“至少我们的尝试打出去了,散布会比身管火炮大一点这很正常。</P>
先不提炮了,我之前叫你研发的枪总该没有问题吧。”</P>
聊到了枪,那熊大镇他们来了底气,表示道,自己造枪肯定没有问题。</P>
梅乐斯支援给挺进纵队的武器有一款就是m3.冲锋枪,虽然不多,但是足够挺进纵队仿造了。</P>
m3.冲锋枪,又称“黄油枪”。</P>
这把枪是有问题的,首先,最大问题就是突出的的拉机柄容易断,后来,m3A1直接取消,变为内置,但也随之而来带来一个新问题。</P>
此枪为了节约成本,全部简单的冲压结构,就连枪机也是金属的。</P>
如果连续射击更换弹匣的时候,徒手去拉动机柄,很烫。</P>
不过,熊大镇他们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将拉机柄包上一个小的套筒,这倒是个简单办法,实在不行的话,忍着烫也要拉开。</P>
......</P>
实际上,苏武不太喜欢这款m3.冲锋枪,不过这把枪一百米的距离内还是不错的,虽然射速慢,但弹道表现较为平直,比较适合一般作战任务。</P>
不过,m3.冲锋枪要比同时期的型号比斯登冲锋枪的效果要好,那玩意太容易走火了。</P>
粗糙到苏武认为就不该叫枪,而应该称呼其为‘子弹发射器’。</P>
而这边,刘本山匆匆走来,交给了苏武一封信。</P>
原来,是林译要带队干部。</P>
他提出要求,急需干部,特别是经验丰富的干部,主要是经历比较复杂的干部......</P>
这里的经历比较复杂是指过去从国府军或者是伪军中到挺进纵队的。</P>
对于保安旅的建设,苏武是重视的,毕竟这起到了拱卫根据地的作用。</P>
林译还要求最好是经历复杂的同志。</P>
苏武最先想到的是飞鹰行动归来的起义士兵代表黄柏利、闫连科、姜老六等人。</P>
这些人如今都已经被在挺进纵队当中,安排了不同的职务。</P>
特别是闫连科同志,表现的最好,已经担任了排长的职务。</P>
黄佰利懂一点机械技术,被安排到了飞行大队那里,归刘长岭所属指挥,这方面属于技术人才,不能轻易调走。</P>
苏武仔细的翻看了阎连科的档案,这个小子最开始是红军(抗联早期都叫红军),后来又被伪满军活捉当了俘虏,最后调到伪满军飞行队,暗中又和地下党联系上了,直接帮助挺进纵队实行飞鹰计划。</P>
兜兜转转,千转百回。</P>
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个人是可靠的。</P>
苏武决定,将此人调到保安旅。</P>
贴身参谋刘本山不失时机地推荐了一个新的人选——田虎。</P>
(田虎:挺进纵队作训处少校参谋,原系伪军崔大麻子团所属的警卫参谋,最早出现在本书第191章,后率队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