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东北密营(1 / 2)

在进入飞鹰之前,程兵是挺进纵队特种作战团百人突击队的班长。</P>

他的身子已经开始哆嗦了,嘴唇也发白,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中了两枪。</P>

虽然两枪都是小鬼子的六五子弹,穿透力强,没有留在体内,但受了伤自然是走不快。</P>

更何况一发子弹还打在了小腿骨那里,又泡了水,已经感染了……</P>

姜老六就更别提了,他的体质不如程兵。</P>

所以情况更糟糕,因为枪伤导致发烧还昏迷了一次。</P>

王德利用战场临时救护做了野战手术,把他的子弹取出来了。</P>

可反复折腾,一看他就知道,这小子看起来已经丢了魂。</P>

眼神、动作明显呆滞了很多,有的时候一脸茫然......</P>

伤员不止这几位。</P>

王德利一旁的特战队员霍登选扯开他大腿的裤子,上面的布条上渗的血还没干,伤口还在滴滴拉拉的流血。</P>

他的伤不算重;但一走路就会伸开伤口,好不了。</P>

这种情况亟须休养,否则一直掉血,加上行军艰辛,最后就会气血不足而死。</P>

……</P>

起义的士兵闫连科是抗联失败后被伪军俘获的战士,他轻声建议道:</P>

“看这个样子是走不了了,再走下去命都没有了,不行的话,可以留在大黑山。</P>

我留下,有我在就饿不死,我以前在抗联待过,可以建一个密营,咱们这些伤员等伤好了再走。”</P>

程兵也轻轻地点了点头,事到如今,好像这是最好的办法了,继续拖累大家也不行。</P>

王德利最终同意了闫连科的想法:</P>

“留下来的人数不能多,大家一块帮着建密营,主要是要扛过这个冬天。”</P>

所谓密营,就是建立在深山老林之间找到了一个不易被敌人发现的地方。</P>

此地一定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外部还有繁茂的树林做隐蔽,里面则是有土炕烟道,可以生火做饭。</P>

…….</P>

王德利问:“谁愿意留下?”</P>

特战队员周韬奋主动申请一块留了下来,</P>

这样,为了照顾程兵和姜老六,就有四人留下来建密营,等着来年伤痊愈归队。</P>

王德利让周韬奋当了四人行动小组的组长,阎连科担任副手,照顾剩下的三名伤员。</P>

对于这五个人的生活,王德利不是没有想过寄养在老乡家里,可是这个地方的形式斗争极为困难。</P>

土匪、伪满军警和鈤本关东军反复筛网调查,老百姓即便是心里同情抗日武装,也不敢和他们有来往。</P>

......</P>

在白山黑水之间的抗战,因为物质条件恶劣和敌人铁蹄践踏之严重,导致形势之艰难,难以为后人想象。</P>

密林的建设并不麻烦。</P>

对于伤员之中消炎药之类的药品。</P>

这些东西在策动伪满第二飞行队起义的时候已经准备足了。</P>

虽然不多,但也勉强够了。</P>

所以,这一点不足为惧。</P>

将必要的救命药品留下不少。</P>

剩下的队员们齐帮忙,开始搭建过冬的密营。</P>

用了两天不到的时间,就搭设好了密营的外边掩盖,搭上土炕,通烟道。</P>

小房子不大,倒也算结实。</P>

最主要的特点是很隐蔽,打开通风口,从屋里就可以从里面看到外面的情况。</P>

东北密营</P>

如果山外来人,隔着两千来米远就能看到。</P>

按照王德利的要求,开始为这个“临时屋子”弄点生活必需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