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根据地再次扩大(1 / 2)

苏武点点头,将枪还给了他,又问另外一个士兵:“你呢?入伍前是什么?”</P>

“报告司令员,入伍前农民,再之前是原平县省立高等中学一年级学生。”</P>

“怎么不上学了?”</P>

“鬼子来打仗,家里的铺子被炸平了,日子过不下去了,念不起书了。”</P>

.....</P>

“战士们的子弹数量都是这样吗?”</P>

“差不多,平均下来每个拿枪的战士能有三四发子弹。”</P>

苏武微微的摇摇头,忍不住的有些感慨:</P>

“太艰苦了,这样,方升,你的部队可以先把老套筒先放一放了。</P>

我下午会让研发所来两名同志,所有的膛线磨平了的旧枪老枪都不要了,他们觉得不合格的也都换下来,部队要换新枪。”</P>

段方升瞪大了眼睛,不相信的反问;</P>

“换枪?”</P>

毕竟,在他们的心目中,只要枪能扣响那就是能用。</P>

别管是膛线磨平,子弹是翻滚打出去还是往地上钻,只要能打响,那就是能用。</P>

段方升早就听说过挺进纵队财大气粗,可也没听说这么有实力。</P>

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拉的。</P>

苏武的挺进纵队不但小口径的迫击炮能自产,子弹基本上也能自产,机枪冲锋枪的火力比主力八路多好几倍。</P>

是贫穷还是限制了他的想象力。</P>

财大气粗的苏武直接道:</P>

“对,换武器,我回头让挺进纵队军械处拨给你们一批,还有机枪的数量,现在你们机枪的数量太少了,还不足应付鬼子的战争,刘本山,你去联络一下军械处。”</P>

作战参谋刘本山立刻答是。</P>

挺进纵队这边,历次战斗中缴获、还在库存的长枪就有三四千支。</P>

这还没算高德树那里缴获的机床,现在只用来维修步枪,以及自主生产的改进型“温彻斯特m1901式霰弹枪”</P>

与之区别的是,挺进纵队改进的版本弹容量从原版的5发提升到了8发,可以实现八连喷。</P>

苏武为这支挺进纵队自产的霰弹枪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毁灭者”。</P>

这种杠杆式原理的“毁灭者”霰弹枪主要装备给了部分一线步兵(用来打堑壕战),骑兵部队和民兵部队。</P>

不久,苏武拨给了段方升他们600支三八步枪,500支79步枪,50支“毁灭者”霰弹枪,其他仿三八和各类步枪四百支。</P>

基本上口径是统一了两种口径,替换掉了老掉牙的汉阳造和快利步枪。</P>

6.5毫米和7.9毫米的子弹很好补充,除了缴获鬼子和汉奸的。</P>

最起码,挺进纵队现在还可以自产一些这类子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