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救了一命(2 / 2)

小猪开口询问道:“那大父能送我们去进学吗?”

“啊?为什么要我来送?”

“我们俩年纪小,怕受到欺负,若是您来送,您这般高大,他们看了,定然就不敢欺负我们了!”

刘长哈哈大笑,“好!”

“我送你们去!”

“先让我吃顿饭!”

长安因为规模过于庞大,因此有足足十四座县学,第十五座还在组建之中。

而刘迁和小猪将要前往的,就是最靠近太子府的第二县学。

刘长去过很多次太学,这县学倒是许久都不曾去了,也想着送孙子的机会看看那边的情况,为了不被认出来,刘长还特意改了下自己的穿着,不再穿那身照耀的楚服,故意驼着腰,将发饰都改变了一下,尽管还是很显眼,但是从这身穿着来看,更偏向赵燕的游侠,应该不至于一眼就被识破。

马车一路朝着县学的方向行驶而去。

刘迁和刘彘都非常的高兴。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当然也更换了姓,将姓换成了吕,装作是吕产家的子嗣。

反正吕产孩子多,就算是近亲也未必能认出来。

“大父.要是祭酒打我,我可以告诉仲父吗?”

“不可以。”

“那若是同窗打我呢?”

“自己解决。”

“要是年龄比我大呢?”

“放心吧,这长安里还没有什么人敢去打姓吕的,不要这么担心。”

小猪忽然开口说道:“我就敢打姓吕的。”

刘长拍了一下他的脑袋,“你这竖子怎么还学坏了呢?少与你仲父来往!”

这县学的规模还不小,院墙将整个县学围了起来,周围也没有什么民居,两旁各是书肆,像寻常的酒肆饭肆是不许在周围开设的。但是能看到有小贩正在周围等待着,偷偷看着左右,他们这里有不少的玩具乃至各类的零嘴。

刘长带着两个小家伙进了县学。

县学内极为宽敞,远处能看到有孩童整齐的列阵,在老师的命令下迈开步伐,刘迁的眼睛都看直了。

前来迎接他们的是一个中年文士。

乃是这第二县学的大祭酒。

看到面前这位魁梧壮汉,大祭酒也是有些愕然,很快就平静了下来。

也不知怎么回事,现在的人简直是越长越高了。

大祭酒在心里暗自想着,这些时日来前来进学的孩童们,一个比一个要高,有几个还不曾结业,个头都快跟成人一般了,简直离谱。

难道在这盛世之下,人的个头都会受到影响吗?

“您家的孩子是已经登记在册的,吕迁对吧?他们俩的年龄都实在是有些太小了,不过,他们都受过启蒙对吧?不影响,迁可以上一年级一年级里倒也有五六岁的孩子。”

大汉的成年年纪要更小,通常十五岁就能被当作成人来对待,因此孩子们也通常更加早熟,五六岁就已经可以进学了,但是普遍还是在八岁左右进学,十二三岁完成学业,然后就可以去工作或者继续升学了。

“但是.小猪是吧?他就不行了,年纪太小,跟不上,但是我们有预备班通常都是作为进学前预备的,有不少贵人的子嗣都在这里,可以让他进这个班。”

这位老祭酒说的有道理,刘长自然也就默许。

将两个孩子分配之后,他亲自领着他们送去了各自的班级,刘迁和刘彘笑呵呵的朝着刘长告别,大摇大摆的走进了教室。

大祭酒本想要回去,却被刘长给拦了下来。

“有些事想要询问您。”

“您说。”

“这进学的孩子有多少呢?”

“我们这里现在有四千六百三十七位学子,低年级多,高年级少一般都是附近人家的孩子”

“那老师有多少啊?”

“目前有八十三位是少了些,但是我们还在召”

刘长询问了很多相关的事情,祭酒也是越说越起劲。

“很多士人是看不起我们的,认为我们都是没有办法通过考核,才会走老师的道路,来这里教授孩子,尤其是我们这些县学的,郡学还好,郡学里的老师还是很受尊重的,太学就更不用提,只有我们,招纳老师是最困难的,我们这里的老师,有一半都是我自己的弟子,我将他们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学成之后,有很多人都留下来帮我。”

刘长点点头,“这个我知道,我听说天下各地的县学都缺乏老师。”

“是啊.想要进学的孩子是越来越多,这是好事,盛世,为天下启蒙,尽管很多人都不重视,可在诸多学府里,县学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普遍的.我们也在努力的想办法,您也不用担心,孩子肯定是有老师教导的,不会出现无法上课的情况,这个您完全不必担心.”

刘长沉默了一下,看着面前这个费力解释的老祭酒,询问道:“我听闻儒家的王同提议要修建培养老师的学府,等修建好了,或许就不会如此紧缺了。”

这祭酒苦笑了起来,“唉,这或许是好事,可是县学老师不受重视难说会不会有人愿意前往,但愿能成功吧.我这年纪也大了,也不知还能带出多少老师来.”

刘长好奇的问道:“您一共带出了多少老师啊?”

“我也记不清了,弟子里在各地担任老师的,大概有一千多人吧。”

刘长被吓了一跳,惊疑不定的打量着面前的人。

“原来还是个有德大家。”

这人急忙说道:“您勿要如此我这不算什么,我的师兄弟里,我算是少的,我有几个师兄,都是培养出了数千老师,目前就在天下各地的学府内.”

刘长更加好奇了,“敢问您是什么学派出身?”

老祭酒苦笑着,“乃是叔孙公一脉。”

刘长脑海里顿时闪过一个身影,那个喜欢编造典故,为了保全儒家而阿谀奉承,非常懂得变通,故而被称为最没骨气,被其余大家一致鄙夷的儒家大佬。

“叔孙通啊”

老祭酒认真的说道:“我的老师在逝世之前,吩咐我们要以启蒙为己任教化天下,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这一派就开始在各个学府内教书,招收弟子,开枝散叶.我们无论出身,有教无类,跟随我们的人越来越多,当然,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跟我这般将心血都耗费在学府里,但是还是有很多人都留了下来很多地方的县学,都是我们学派所开设的,也算是没有辜负老师的厚望.”

刘长恍然大悟,难怪叔孙通死后,他的学派就没有了什么名声,默默无闻,很少听到关于他们的消息,在报纸上都看不到身影,作为当初儒家的主流,刘长还好奇他们怎么消亡的如此迅速,现在看来,他们并非是消亡了,而是在贯彻叔孙通的理念,为了启蒙天下而奋斗.难怪每年都有那么多的儒家主动前往各地担任祭酒

这一刻,刘长的心情忽然变得有些复杂了起来。

不知不觉,叔孙通都逝世很多年了。

还记得当初自己让他来负责启蒙的事情,那个老头浑身都充满了斗志,整日叫嚣着要完成儒家的最高理念。

那个老头早就入了土,连身体只怕都已经腐烂了。

可是他的那些口号,那些想法,直到现在都没有消亡,他的弟子们依旧奔走在各地,不断的教导学子,不求名望,不求官爵,以默默无闻的方式来奋斗着。

这老头,不愧是连浮丘公都要暂避锋芒的大家啊。

刘长眯起了双眼,心里满是感慨。

老祭酒没有发现异样,继续说道:“迟早有一天,我们能实现老师的遗愿.启蒙天下,使得天下人皆知圣人的道理,为道德之人,可谓是天下大同.”

老祭酒说着,浑身都充满了干劲。

刘长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你有个好老师啊。”

“你知道吗?”

“你老师又救了儒家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