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章 是亲生的吗??(2 / 2)

家父汉高祖 历史系之狼 2677 字 10个月前

张不疑虽然不在庙堂,但是大家很清楚他的想法,皇帝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

“这就对了,那你说,朝中有谁比吴王更适合对这些官职出手整顿?”

“吴王为人狡诈,恶毒凶残,却偏偏善于装模作样,伪善伪德,拉拢人心,获取好大名声,朝中之人很容易被他所迷惑,到时候,他们就只听从吴王的号令,而不服从陛下!”

晁错转过头来,拉扯他的人正是吕禄。

刘长气的半死,当场就要对晁错动手。

太子刘安。

“朝议??”

刘恒却看着韩信,笑着说道:“实令我有归家之感。”

次日,刘长刚从睡眠里醒来,正吃着肉,吕禄就急忙前来禀告。

刘长摇着头,又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让你去县,而不是去郡吗?”

王恬启本以为还得费一番口舌,没想到,皇帝这就答应了,心里大喜,急忙拜谢。

这厮的办事能力,张苍是看在眼里的,他当了御史,往后自己将政务往他身上一丢,就可以安心休息了吧?

紧跟其后,太尉也选择了支持。

你小子这是在内涵什么呢?

刘长抬起头来,“昨日不是才朝议吗??”

“庙堂。”

想要出任三公,三公里需要说服的只有一个太尉,其余两位国相,那根本就不是问题。

“是的.”

刘长的嘴角都快咧到了耳边,这是何等奢华的配置啊。

而群臣的想法也都不同,栾布坚决反对近期内几个漕渠的动工,农家在试验田里又做出了成绩,如今最该推广新的农业技术,农业才是最重要的,漕渠固然重要,但是要讲一个顺序,先做好今年的农桑事,放在明年再说。

按道理说,自从周昌逝世之后,这位算是少有的直臣,常常反驳天子,应该有着巨大的声望,但是吧,群臣也不是傻子,也琢磨出了些不对劲,就陛下那个心眼,反对他的不是去了夏国,就是去了西北两庭国,怎么你陆贾就这么特殊呢?每次都反对,每次都不惩罚你,跟着你一同反对的人却全部倒霉,你最后甚至还加户进爵,你莫不是天子放出来的鱼钩吧???

“凭阿母让他去做?”

“你的名声很大,但是就我过往的经验来说,名声越是大的人,越是没什么能力。”

“嗯??这么快??”

“可见,无论是陛下,或是太后,都对太尉格外信任。”

但是陆贾并不在乎这个,依旧是我行我素,还是扯起了反抗“暴君”的大旗。

“陛下,臣有奏,昨晚,吴御史大夫前往拜访了一十三位大臣,手持笔墨,与他们详谈政令今日一大早,更是私自派人召见群臣,进行朝议,直接进行定夺.臣没能及时将这件事禀告给陛下,请陛下治罪!”

言罢,他转身离去。

“我才疏学浅,并不知晓,其实,就是太尉没有召见,我也定然会前来拜访.请太尉教我.”

要是能再让阿父给自己当个郎中令看门,那简直就是.咳咳,这还是算了。

韩信笑了起来,“是因为没你这个胆量吧,你上任御史,是不是为了分庙堂之权?第一个就要对我这个太尉下手?”

这件事,刘长没有插手,任由老太太去操办。

走出了太尉府,刘恒的内心方才平静了下来,太尉是不会再为难自己了。

刘长坐在厚德殿内,揉了揉额头,大叫道:“禄!!让王公进来吧!”

这是节俭吗?这是遭了长灾!

晁错顿时惊愕,“太后要对淮阴侯出手?”

晁错皱了皱眉头,“不劳君侯费心,我自知也!”

“嘿,可吴王偏偏就有这个胆量,他就敢这么做。”

果然,太尉已经是飘飘然了。

想了片刻,又放弃了。

“恕我直言,只怕所有朝臣里,没有人能比您更得到陛下的信任,我听闻,晁错被罢免,太尉直呼陛下之名,言语多是无礼,若是他人如此行为,只怕是要被族诛,有人将这件事告知太后,太后言:子不肖,其师之过也。”

韩信瞥了他一眼,眼神在他那明显缝补过的衣裳上瞄了几眼,脸色就坦荡了许多,“奢华非君子所为。”

此刻刘章脸色苍白,诚惶诚恐的跪在了刘长的面前。

“陛下.等处置好了这件事,臣想要辞官回家。”

晁错摇摇头。

“太尉不愧是名臣,一语中的,淮阴侯乃是陛下之师父,自然不会有什么,可太尉之职,权责太重,若是他人来担任太尉,我是第一个坐不住的,而若是有其他太尉在任,想要削弱太尉,怕是要引起大乱,只有在淮阴侯这样的亲近人担任太尉的时候,才能着手进行限制,这是一个好机会。”

晁错坐在了刘长的身边,能得到这个殊荣的,不是刘长的兄弟就是他的心腹,刘长认真的问道:“整顿好了地方,下一步该整顿哪里?”

“大概是因为他人没有我这般模样吧。”

反而是张苍,此刻却很是积极。

“我没有什么才能,只是因为是陛下之亲,深得陛下的信任,方才坐的此位。”

刘恒却看着韩信的内屋,看了许久,颇为赞许的说道:“太尉这般勤俭,实在是令我敬佩,朝中大臣,未曾有如太尉这般节俭者,难怪都说太尉乃世之名臣。”

“他凭什么?”

韩信这都可以算是赤裸裸的羞辱了,但是刘恒并不在意,他猛地站起身来,大大方方的挥起了衣袖,问道:“那太尉觉得我如何呢?”

刘恒只是平静的听着这次的朝议,在沉默之中结束了自己的初次朝议。

殴打对这厮没什么用,只能发泄发泄,他还是决定坐下来讲道理。

刘长有些疲乏。

韩信脸上的得意都完全没有隐藏,“你说的也有道理。”

到了如今,群臣已经不再敢盲目跟着陆贾去反驳天子了,对陆贾都有些警惕。

“王公啊,您是孝仁年间封的侯?”

刘长一愣,打量着面前的王恬启,惊讶的说道:“您这还不到八十岁,还这般年轻,何以就告老还乡啊?”

吕禄摇着头,“倒也算不上吩咐,只是想要告诉晁君一声,晁君乃是陛下的舍人,陛下让您前往县中,难免背负一个薄情的非议,但是陛下为了能让您有所长进,并没有在意这一点.反而是你,却依旧是闷闷不乐,实在让我费解,当初我听到您说地方官与庙堂大臣没有什么高低,此刻却又这般看不上县官,白费陛下的好心.这般舍人,不似舍人啊。”

“臣拜谢陛下!!!”

“今日的朝议,是御史大夫所组织的,群臣对昨日的诸多提案都进行了定夺”

刘长很是惊讶,往日里,对这些政策进行定夺,起码也要吵上一个多月,哪有今天提出来,第二天就进行决定的。

刘长缓缓放下了手里的肉。

“好嘛.原来这就叫勤政啊”

“办事这么勤??”

“他是我阿父亲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