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不类父!(2 / 2)

家父汉高祖 历史系之狼 2682 字 10个月前

“让他进来!”

很快,便有一位严肃的文士走了进来,这文士年纪并不小,相貌严肃,刘长最是不喜欢这样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很难缠,爱说些什么大道理,刘长傲然的瞥着他,问道:“你谁啊?!”

“臣张恢,拜见大王。”

“张恢?”

刘长皱着眉头,随即恍然大悟,“是晁错的师父啊!寡人听说过你,先前张相多次写信,让你前来唐国,你都不肯,如今却来拜见,这是什么道理啊?!”

“大王,并非是臣不肯,是因为太后下令,要臣前往太学,臣不敢不来。”

“哦太学啊。”

“那张君不在太学待着,怎么又来找我呢?”

“臣得罪了太后,已经被太学驱逐。”

“哈哈哈!”

“得罪谁不好,要去得罪阿母.你过来吧。”

刘长将他拉到了身边,便在这唐王府内转了起来,他边走边说道:“寡人很早就听闻了你的名字,都说你是法家的大贤,怎么还学黄老去隐居呢?你学了这么多的知识,不为国效力,却待在家里虚度时日,这是为何?”

“大王,当初淮阴侯有治军的才能,无人赏识,却也只能在项籍身边做个小吏,留侯有智力,无人赏识,却也只能做个刺客之流”

刘长惊讶的看了他一眼,“你有什么才能,敢以淮阴侯留侯来自居呢?”

“臣无淮阴侯留侯的才能,可大王却有高皇帝的雄才伟略!”

“千里马在不识马的愚钝之人的手里,只有中马之资,而中马在相术高超的豪杰手里,却能媲美千里马。”

“在大王这样的贤明之君手里,臣怎么会担心自己建不了淮阴侯留侯那样的功业呢?”

比起晁错那个只会喊大王英明的法家小舔狗,他这个老师的功力显然是要更受一筹,几句话的功夫,便说的刘长满脸的笑容,心里极为的舒坦,他傲然的说道:“你说的没错,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朔方穷,则移众民于朔方,五原险,则修长城高墙抵挡。”

“天下之国,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刘长熟练的进入了自吹模式,张恢并不打断。

“我听闻,为人主,不自操事而知拙与巧,不自计虑而知福与咎,如今看来,天下善治国者,莫如有大王!”

刘长大喜,仰起头来,跟张恢继续交谈了起来,两人攀谈了许久,刘长这才问道:“我看张公,也是有才能的贤人,我阿母很是喜欢韩子的书,你怎么会得罪她呢?”

“太后召集太学贤者,询问宋宣公立其弟的事情。”

张恢缓缓说起了原因。

太后想要立刘长为皇太弟,那当然是要有依据的,因此便让大家们来为她辩经,为她的行为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或者说,是找出一个先例来,用来作为刘长将来继承大位的“合法性”。

当时的群贤们是非常惶恐不安的,虽然太后没有明说,可刘长一回来,太后就来问宋宣公和宋穆公的事情,宋宣公曾在死之前,认为自己的孩子们没有能力,便说:父亲死后儿子继位,兄长死后弟弟继位,这是天下的通义。我要传位给弟弟公子和。

太后为什么问这件事?大贤也不傻,立刻就明白了太后的想法。

浮丘伯即刻起身,告诉太后:宋宣公在逝世的时候,孩子们还小,因此传位于弟弟,这是符合道义的行为,而宋穆公后来又将自己的位置传给了犹子,这是报答恩情的行为。

对比浮丘伯的积极,其余大贤们就显得很不安了,他们不敢明面上反对太后,都只是将事情放在宋宣公的身上,以宋的灭亡为例,劝说太后放弃这个疯狂的想法。

兄终弟及这件事,也是老宋国的传统了。

张恢为刘长讲述着那激烈的辩论场面,他的口才很是了得,几番话,就让刘长依稀看到了那场激烈的辩论,众人分成了两派,疯狂的举例,各种典故层出不穷,互相攻击

刘长光是听着都有些激动,“哎呀!寡人要是在就好了,寡人最喜欢看别人打架!”

“那你呢?你也参与了这次辩论?又为何得罪了太后?”

张恢认真的看着刘长,“臣反驳了几句,太后便将我驱赶了出去。”

“那你说了什么?”

“臣说:当初宋宣公立弟,是因为他要死了,他死的时候,孩子都小,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来,所以立他的弟弟如今天子年轻力壮,没有到那个时候,这个时候要立唐王为储,实在是不符合道义!”

刘长目瞪口呆,他再次打量着面前的张恢。

“你可以啊,这话都敢说.只是驱逐你都算是轻的,没请你饮酒都算阿母她仁慈!”

张恢笑了笑,“臣只是不愿说谎而已。”

“那你是真的觉得我不能做储君?你来找我,便说要劝说我放弃储君的位置吗?”

“不,我觉得,大王应当为天子。”

刘长这下就不能理解了,“你既是站在我这边的,那又为何要公然反驳阿母呢?”

“大王!”

“古往今来,就不曾有过大汉这样的庞大之国,不曾有过如今这般的天下,大汉乃是为天下先!既然是为天下先,就不该去以从前为例,而是应当为后来立下规矩,天下之臣,皆由庙堂而出,这难道也是能从古代找到先例的吗?”

“太后为人聪慧,奈何,如今也年迈了,很多事情反而看不清了。”

“不过,这也是能理解的,年老而力竭,无神而灵衰。”

“你还真是敢说啊当着我的面说阿母,你就不怕我烹了你吗?”

“不怕,大王乃贤明之君,不会因为这点过错便杀人。”

刘长迟疑了片刻,“那你的意思,是要开辟一个前所未有的先例?”

“是一个能稳定局面的先例,可以作为后世效仿的先例,就比如当今太后,我料定,日后的天下,定然会有个政策,令后宫不得干.唔.”

刘长却堵住了他的嘴,“你就这么急着要去死是吧?!”

刘长平日里也是个散漫的,不拘小节的,可是面前这厮,真的有点吓到他了,这头也太铁了,就说晁错怎么那么头铁呢,原来是有个好老师啊,什么都敢说,晁错张不疑那种铁头娃在这人面前都显得那么拘束,怯弱。

刘长松开了手,张恢笑着说道:“大王可要听听臣的想法?”

“行,跟我去内屋再说!”

两人面向而坐,刘长看着他,“好了,这里没有别人,你说吧。”

“太后所看到的,只是如今的大汉,臣所看到的,却是未来的大汉.太后为何想要立您为皇帝呢?是因为她不喜当今陛下,认定其无能,当今的陛下真的很无能吗?其实不然,只是因为不曾达到太后的预期,故而如此。”

“而陛下的几个孩子,与太后不亲,曹皇后为人强势,能辅佐陛下,可是太后还在,她无处发挥,两人便有了矛盾。”

“让大王来继承大统,则太后可以保全其宗族,大王可安内之群臣,抵御外之强敌,陛下并非强健,其子也并非贤明,大王的儿子安,虽然年幼,却已经有了贤名,远远超过陛下的孩子。”

张恢解释了许久,说的刘长都有些犯困。

“可若是如此推行,还借着宋宣公之名,那日后的天下,就会效仿,太后可以随意安排储君的人选,皇帝们会忌惮自己的仲父,自己的兄弟,费尽心思的想要杀死他们.如此,大汉定然大乱。”

“臣所想要制定的先例,是这样的首先,在太后之后,后宫就不得干政,太后移与长乐宫,皇后主内,政务当由天子全权负责!”

“您也不能直接立为皇太弟,若是陛下逝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没有立冠,没有表现出什么才能来,则由宗室推举一位德高望重者来登基!”

“你前来拜见寡人,解释了那么久,最后就给我说这个?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