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九章 古时村庄(1 / 2)

晚霞里的希望 小手绢 1636 字 11个月前

“太夸张了吧,无人区也就百多年时间,还算不上是远古,最多是近代。”

“不是时间划分,是以人类划分啊。有人类和无人类就是两个时代。对于上一个时代叫历史也不为过。”

“是啊,历史也是远古,远到人类感受不到,远到自然分开两个世界。”

“但愿我们是连接历史的一群人,是连接远古现代的人。”

“大家注意,前面的路很不好走了。”军事车里传来电的提醒。

大概是走上了山路,脚下不再是松软的旧时公路,现在坑坑洼洼的,车子颠簸的厉害了。本来就都有了小毛病的两辆古董车状况更不好了。二号车彻底熄火,一号车也勉强能开起来,像是耄耋老人喘着粗气。军事车,迁徒车还可以,但也面临着检修。车队前面是一片面积很大很大的废墟,是那种纯粹的废墟,看不见一栋建筑,一个个坟包一样的土堆应该就是倒塌的房屋了。叫人感到奇怪的是环绕着村庄的山林,庄稼都还保持着直立状态,即没有死亡也没有腐烂。好像是瞬间遭到了突发状况,该灭绝的都失去了生机,还是被冰冻住了,或者不知道的原因保持着植物临死一瞬间的状态。看上去诡异至极。

“钟,别看了,先烧它一下子好了。”铁腿的一号车跟在最后面建议到。

“好的,还是由你们发射火焰弹,注意别烧的太过了。”

四辆车駛进了废墟,车轮碾过厚厚的尘土,扬起漫天的尘埃。最后面的一号车也发射了几发火焰弹,立刻四周的山林,庄稼都燃烧了起来,发出类似于动物凄惨的声音。车队在废墟中间地段停了下来,所有人都没有下车,而是看着废墟四周噼里啪啦燃烧的山林草丛庄稼。火焰烧了二十分钟多的时间,就熄灭了。再看树木依旧直立着,却都瘦了一圈。草丛依旧茂密,只是看上去稀疏了很多。而那一片片庄稼地,还是都挺立在山坡层层叠叠的土地上,光秃秃的只有枝干没有叶片的样子。

“怪了,燃烧的是什么?难道就是这些植物外面的生命物质?”

“只能这么理解了,现在可以肯定,是突如其来的变故造成了这里的一切。除了房屋随着岁月坍塌风化,其余有生命的东西瞬间陷入了冬眠,冷冻,还是细胞瞬间停止了发育,但都没有失去生命”

“历史无法还原,几个百年前,太阳历经了一次变故,宇宙重新洗牌了一回。地球更是灾难不断,这些都足以造成一个地方的巨变。”

“是啊,只要这个地方恰好在那个时间点,那个经纬线,那个磁力爆发场的中心,天啊,历史怎么可能把这些都记录下来。”

“或许,这里已经快要被遗忘了的时候正好发生了变故。但这里的人类还是一如既往地生活着。山林草丛都是有生机的,庄稼已然长势良好,高山峻岭已然有那么多的动物和人类共生在这里。”

“一场根本就没有前兆的灾难光顾了这里,于是人类死亡了,植物被眠住了,动物苟延残喘的活到现在,见证着这里曾经的生机繁华。”

“是的,只有这样才能解释那些胖了一圈的植物在火焰里重生,那些动物看见火焰不怕不跑捡拾火焰灰烬里的食物吃。因为这是根植在记忆深处的东西,一代一代在动物传承密码中延续下来。”

“蔷薇,这些也都是我们的推测,大自然的秘密太多,多到我们人类无法解释无法窥透。百多年前,或许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人类顾及不到这里,渐渐的就被遗忘了吧。没想到多少年之后我们来了,可面对的都是不会表达不会倾诉的历史定格。”

“钟,定格这两个字用的好啊,历史可不就是定格在某个瞬间,这里相对应该是安全的,我们都需要好好的休息。没坏的车子需要保养,坏掉的需要修理。我建议在这里休整两天。”雷看着大家说到。

“没意见,还是大家长知道疼人,这一出一出的不是惊心动魄就是动魄惊心,真的好累呢。”

“铁腿,你不贫嘴能死啊。你那一号车也坏了吧,赶紧的把车修好喽。”

“是,果果花花,过来帮忙啊。”

大家就在山村废墟休整了,第一天都忙着检修车辆,好在有八个机械人帮忙,需要更换的零件也都带了一部分,这一次是比较轻松的就解决了车子的毛病。也就两个晚上一个白天的时间,再看那些经历了火烧的树木草丛庄稼,都不一样了。

树木看着有了生机,有的都发出了米粒大小的嫩芽,虽然也不是绿色的,但那都是经历了百年后的新生。树木下面的那些球球蛋蛋,在山那边的时候都被野兽给吃掉了,现在好多蛋蛋里都钻出来了生物,这种生物都是大家没见过的,有的长了很多条腿,有的两头都有脑袋,有的可以圈成一个团团,有的可以像石头一样坚硬

“天啊,都是什么生物,被变异的?”

“历史教科影像里也没有诶。”

“是哦,我们都不认识的物种。”

“其实,那些我们也都不认识,总还在影像资料里见过,可是这些都什么怪物啊?”

“天上掉下来的吧。”

“开玩笑吧你。”

“或许不是玩笑,它们本来就是那场变故带来的物种。”

“啊!地外文明?”

“不排除是异星球上的生物,那个概率很低,这些可能就是地球上曾经灭绝的物种。”

“那场变故唤醒了它们,又或者复活了它们。”

“没文化,你说的是一个意思好不。这样看来应该发生了一次底壳变动,把那些真正历史里掩埋的物种重新带到了地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