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梁青云派出的御卫,任何人不可轻率质疑,六王爷刚才几乎是在公开挑战圣上,此举非同小可。
再者,六王爷之前以欺君之罪威胁李安,如今李安证实未说谎,那便是六王爷自己在说谎。
欺君之罪,六王爷焉能不怕?
望着自讨苦吃的六皇叔,梁青云一时不知所措。
处罚六王爷,并非梁青云初衷。当前朝堂,不少人还站在他那一边,直接处置六王爷,恐怕会导致其党羽失势,
转而另寻新主。
即便新主仅限于李安与六王爷之间选择,但他们作为王爷随从已久,内心深处默认一理:
皇帝一旦不在,王爷可名正言顺继位,而身为太监的李安,永无登基之可能。
群臣自当拥护现任或未来君王,以图仕途坦荡。
因此,最佳策略非削弱六王爷,而是适度强化,以此制约日益巩固势力的赵丞相及其背后的十三王爷。
念及于此,梁青云决定给六王爷一个将功赎罪的机会。
“皇叔勿需多礼,今日集议旨在应对洪水,皇叔何错之有?”
李安原打算顾全大局,只作警告,未料梁青云更为宽宏大量,直接赦免?
‘我的皇后啊,就这样轻易原谅他了吗?你可知他差点要了你夫君的命?’
‘呵,女子终究心软,血浓于水啊。你今天宽恕他,难保将来,他为皇位,六亲不认。’
‘古语云,帝王家最是无情,唉。’
尽管李安内心不满,也只能顺势附和。
"圣上高见,今日议题确应聚焦于洪水之患。六王爷不过援引历来智慧,微臣以为,都水监恐责无旁贷。
"面对此景,李安深知,需有人担此罪责,方能平息风波。
闻此言,都水监几近失色,慌忙跪地,恳求饶恕:
"皇上开恩,皇上饶命,微臣实属无辜。
"生死关头,都水监不顾一切,意图将六王爷牵扯其中。
六王爷怎容小小都水监损其英名:
"都水监,本王从未命你篡改数据,此点天可鉴之。
"他仅令都水监参照往昔洪水应对,未有造假之意。
都水监私惰,未尽职责,洪峰之时,竟在家**仆役以纸牌消磨时光。李安观六王爷坦诚无欺,而都水监似有难言,遂召来刚量测水位的御卫。
"卿方才报水位二尺六,那晨间水位几何?
"御卫回忆片刻,恭谨答道:
"启禀陛下,小人当时顺口询问,据守台护卫所述,乃是二尺十三。
"
此答复再次印证李安初判,梁青云心中暗喜,当即论功行赏:
"来人,晋升此御卫为新任都水监!细心稳重,堪当大任。
"转瞬,梁青云话锋一转,厉声喝向跪地的前都水监:
"尔等食君之禄,却连水位亦测不准,留之何用?拿下官帽,打入天牢!
"
原都水监闻此,惊恐万分,匍匐至六王爷脚边,哀求援手。岂料六王爷猛然一脚,将其踹开,怒斥道:
"哼,害本王至此,尚有颜面求助?若你勤勉职守,认真记录,本王又怎会在朝堂言之凿凿,称水位暴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