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保也知道,想动员一位在国营大厂工作二十多年的人马上离开单位义无反顾地到特区给私人打工,是有很艰难的过程的。习惯了国营体制铁饭碗的人,不是被迫,在九十年代很少有人会主动打破铁饭碗,去寻求淘金。</P>
凡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走出第一步到沿海城市特区去闯荡的人,有胆识有魄力有头脑,现在部分有些已经把规模做大了。宋天保正是看到特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频出,特区私营企业的红火,才想脱离香港老板单干的。</P>
当然对以前介绍自己到这家港资工作的老战友王长清,宋天保是去咨询了意见的。王长清好几年前就和其他人合伙投资办企业,这几年已经做大做强,产品已经销往东南亚。</P>
王长清也认为宋天保经验已经足够,现在特区鼓励发展私营企业,外部环境氛围也很好,唯一的短板就是宋天保从部队到地方一直从事的行政管理工作,对技术这一块必须要找一个懂行还没有异心的的人一起干,否则被技术人员牵了鼻子很容易在特区这个环境中被撬墙角。</P>
宋天保瞄准了这位八级技术工人的战友,为了请动他,几次打电话诚意邀请战友到特区考察,两人在特区见面时宋天保也直言不讳地说出自己办厂的长处和短处,按照宋如岚给的建议提出这位战友用技术入股三成,其他厂房、资金、管理等等都是宋天保负责。</P>
这位战友最终被宋天保的诚意打动,在单位办理了停薪留职到了特区,和宋天保一起筹备建厂的事情。宋天保也正式离开港资公司,成为特区一名私营企业主,在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特区里扑腾自己的事业去了。</P>
宋如岚对父亲的离职是支持的,现在特区的面貌日新月异,占领先机就领先一步。为此宋如岚对有顾虑的母亲刘秀琴做了思想工作,原以为刘秀琴的工作不会做,谁知道是因为刘秀琴在省城照顾怀孕的大女儿的缘故,还是在特区照顾父亲宋天保时耳濡目染了特区的环境的缘故,反正刘秀琴对宋天保的决定很是支持。</P>
刘秀琴对宋天保离开港资公司自己开厂没有异议,但还是怕宋天保万一能力不够投入的资金血本无归,只提出把宋天保离开港资公司时结算的补偿金用来为儿子宋如刚在省城置办一套房子,也算实现对三个子女的承诺,做到不偏不倚。</P>
宋天保当然一一照办,这几年他在特区打工并不是只有工资这一项收入。在港资公司站稳脚跟后,利用自己的人脉和关系,有机会就和熟悉的人一起做一些小本投资,基本都是只赚不赔,虽然利润不高,但小打小闹也积累了一些。再加上在特区多年,已经深谙特区人的做生意特色,找银行贷款的资金永远比自己的资金宽松。</P>
宋天保的工厂的启动资金解决了,让宋如岚刮目相看,对父亲单干看好,专门打电话鼓励宋天保。宋如岚也把自己面临毕业的事情和宋天保交流,宋天保说毕业的时候自己肯定回不了省城,但宋如岚十一结婚的事情到时候要办得隆重些,也让魏家知道宋如岚是老宋家有出息的女儿。</P>
宋如岚提前一年毕业,让寝室的室友羡慕嫉妒,纷纷要求宋如岚请客。宋如岚当然不会推辞,索性把班里几个平时要好的同学都叫上,一起吃饭唱卡拉oK。</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