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启明对宋如岚的想法是赞同的,这并不是感情用事,而是按照现有的市场和经济规律得出的结论,“五到十年后,辅导机构热不会下降,只会上升,教育占社会Gdp的比重会上升,集中度会上升。”宋如岚和魏启明讨论道:“十年前教育市场只有几个亿,而现在是几十个亿的体量,如果站在十年后看今天,很多东西就可以理解了。韩国、日本教育行业的发展,可以给中国提供借鉴。”</P>
魏启明发现只要谈到工作,宋如岚的眼睛就像在发光,这时的宋如岚自信且美丽,很是吸引人。宋如岚的声音也好听,传到魏启明的心里:“市场经济的持续繁荣,教育资源的基础水平肯定会大幅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将永久稀缺。只要有教育差异的存在,多数经济条件好的人总会追求更好的教育资源。”宋如岚举例说,“今天大家要求学生的平均成绩只有60分,少数人是80分,未来通过辅导机构把学生的平均分水平提高到70分了,大家总会想要那90分的教育资源。”</P>
魏启明四处为宋如岚牵线搭桥寻找资源,可这个年代的资本市场不够成熟,把投资作为公司运作的情况还非常少见,特别是辅导机构这一板块,只有少数几个私人老板看在魏启明的面上表示有点兴趣。</P>
宋如岚否定了这几个人的投资想法,因为还没有见面谈,仅仅听到魏启明对这几个人谈到辅导机构行业的看法就让宋如岚察觉到他们并非真心看好培优,很大可能是对魏启明进行长远投资期待未来的回报。</P>
魏启明忙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瞒着发小孙骁勇,孙骁勇做外贸商业做得风生水起,春风得意,对魏启明说过多次自己赞助弟妹的项目,都被魏启明否决了。魏启明对孙骁勇说,宋如岚不仅仅是需要投资人的资本,还急需共同的管理理念和发展共识,因为宋如岚看好这个行业的未来前景,不仅要做教育机构,未来还要发展成能够推动教育进步的领头羊。</P>
孙骁勇也被宋如岚的描述惊呆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宋如岚一个大学生想得这么长远,这么有发展意识,不仅仅是挣钱,而是真的要把教育当成事业来做。孙骁勇想到自己在北京认识的有个生意伙伴,曾经在酒局上也是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和其他生意人不同的见解,两人不是同行业,但估计和宋如岚会谈得来。</P>
孙骁勇给魏启明说了这事,魏启明当然想约来见见,如果能和宋如岚达成共识,并且投资的话,对宋如岚创办的培优机构就是不小的助力。</P>
于是这位在北京和孙骁勇同样做外贸的申达新被孙骁勇邀请来省城考察,魏启明作为孙骁勇的发小在接风饭局中把宋如岚的部分观念和申达新进行了交流,成功引起了申达新的兴趣,提出要和宋如岚当面谈话。</P>
宋如岚听魏启明介绍了申达新的背景,敏锐地察觉到这位申达新和自己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共同的看法,所以积极地和申达新见面讨论。</P>
“你可以看到,我在投资方面比在业务扩张方面激进一些。”宋如岚在抛出了自己的一系列教育观点之后对申达新说,“因为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可逆的,学生没教育好是一种罪过,但是在投资方面最多是亏一点钱。”</P>
但申达新看好的恰恰是宋如岚对教育的认真态度,教育和其他行业不同,商品仅仅是生产出来赚取溢价值,但教育是在树人,树人永远比赚钱重要,而且是长期的投资,回报周期也比较长,但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