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字卷 第三百零三节 厉兵秣马,开战在即(2 / 2)

数风流人物 瑞根 1508 字 9个月前

西北军不说了,说冯家军也不为过,蓟镇军,总兵尤世功是冯唐一手举荐提拔起来的,尤氏兄弟都是冯唐的嫡系,而贺杨二部则都和冯紫英有些牵扯,军官不少来自辽东镇,而士卒多是来自永平府民壮,成军于三屯营之败后,冯紫英在其中有着很深的印痕。

不过孙承宗不在乎这些,在他看来,手中军队能打仗就行,至于说军中派系结党,这也不是新鲜事儿,边军中早就有这种习气,不足为奇,冯家是边地武勋望族,浸淫边镇数十年,没有点儿根基那才奇怪,不过这个时代可不是晚唐藩镇割据的时候,不但有都察院御史们盯着,关键是后勤这一条就能勒死军队,否则边镇这些武夫们早就造反了。

收回千里镜,孙承宗吁了一口气。

贺杨二部的战斗力令人满意,这一段时间里他连续不断地抽调西北军和蓟镇军各部进行实战演练,就是为了最直观最真实地掌握这几部军队的实际战力,这将做为他下一步部署决策北线战事的基础。

不实打实掌握了解这几部军队的战斗力,他不敢下这个决心。

朝廷已经再也经受不起一场失败了,尤其是在陕西贼乱越演越烈之际,兵部仍然顶住压力,没有强逼他立即出兵山东,但他能感受到压力。

“大人,怎么样?”贺虎臣率先问道。

这位孙大人标准实在是太高了,各种方式来检查战备,而且还要通过实战演练来映证,这摆明了是对自己和杨肇基部的不放心。

不过人家连蓟镇军和西北军也都一视同仁,贺虎臣也说不出个什么,而且冯大人也专门叮嘱过,所以贺虎臣和杨肇基心里虽然有些不满,但都还是坚决遵守规矩。

“还行,火铳军一流,长矛军差强人意,刀盾兵比起蓟镇军和西北军逊色不少,总体略显毛糙,还需要几场真正的战事来打磨。”孙承宗毫不客气,“或许这一次山东战事,能够帮虎臣和太初你们二部实现蜕变。”

贺虎臣和杨肇基都是搓脸苦笑,这一位孙大人可真的不客气啊,当着刘白川和尤世禄这么说,杨肇基挠着头道:“大人,您这要求未免太高了一些吧?”

“太初,若是你部一万二千人都能像火铳军这般水准,那天下大可去得,可其他几部能达到这个水准么?且不说训练,就算是火铳火药无法保障吧?”孙承宗斜睨,“还有你们的火炮队,训练强度明显不及火铳队,射击精度和效率也不如,……”

“大人,火炮炮管寿命有限,实在不敢像火铳那般来,……”杨肇基赶紧解释。

“不仅仅如此,据我所知火炮现在也和原来不一样了,西夷人的长管炮威力远胜于以往,对操作士卒的要求也很高,需要懂得算术计算角度和落点,你们军中此等懂算术之人有几个?”孙承宗看着对方,然后又把目光在其他几人身上转了一圈:“有人和我谈过火器的重要性和对原来的步军的取代,我一直还在踌躇,但是现在我觉得恐怕他是对的,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我们的火铳和火炮制造能跟得上,我们的士卒训练学习能跟得上,朝廷未来肯定会开始向这方面改变,走到前面者便能引领潮流,不知道你们几位是否有此感觉?”

几人都默然无语,这涉及到整个大周军事体系的重大变革,从军备制造到训练体系的总体变革,不是哪一个人能够拍板决定的。

虽然之前大家都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在调整着军中各部如火铳手、弓箭手、长矛手、刀盾兵以及后勤保障队上数量比例的配备,但是毕竟大家都只是一个尝试,都还在一个摸索过程,而且火器虽然在某些场合下展现出了巨大优势,但是在整体上来说,还没有哪个敢说就能彻底取代传统步军的配备了,一直到今日孙承宗旗帜鲜明的提出了这个观点,才让几人心中若有所悟,也许一个变革时代就要到来了。

见众人都在默默思索,孙承宗也不多言,当下的首要任务还是要在北线打开局面,自己方才也不过是有感而发,让他们能够今后的战事中有意识地进行探索和总结,但这个前提是要打赢胜仗才行。

“好了,大家日后各自琢磨吧,现在我们要考虑准备打一仗了。”孙承宗收回话题,目光望向南边,“大家可以探讨一下,我们的第一仗该从哪里着手,怎么样才能一气呵成,打得漂亮,朝廷太需要这一场胜仗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随着望向南面,是该活动活动筋骨,好好打一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