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对新来者的人心各异(2 / 2)

有的有文采会管理,有的会算数会统筹,有的有武技能干架,有的会兵法能打仗。

所以诸侯们对豪族那是又爱又恨。

爱是他们可以为诸侯奉献大量的家臣人才,可以让诸侯崛起壮大。

恨是领地内的动荡,百分之八十是这些豪族搞出来的。

陈浩云一副武将装扮,骑着大马,在一队十人老兵的护卫下,和三家豪族的族长及重臣见面。

其实就是哈拉一下,说真的,陈浩云现在也算是豪族,只是第一代豪族而已。

他要能崛起,这三家豪族只能仰望,他要不能崛起,那就四家豪族世代在这里互相瞪眼了。

所以当前这个时候大家都没啥交情,也不愿意有啥交情。

陈浩云要是能崛起,他们自然会扑过去抱大腿,还不担心陈浩云拒绝,因为他们才是陈浩云的乡党。

同村的乡党啊,关系超近。

当然,陈浩云没崛起之前,他们是不会动弹,甚至都不会亲近的。

毕竟河滨乡就他喵这么大,岩上家的主母打着什么心思,谁他喵的不知道。

所以陈浩云没起来之前,没人会亲近他。

没有那种烧冷灶的想法,这世界不习惯玩这个,因为瞬起瞬灭的诸侯实在是太多了,多到都习以为常。

同样,陈浩云要是不能崛起,那他就只能当豪族,到时四家豪族就得好好私斗一番确定新的利益分配,大家都是敌人来的,怎么亲近?

陈浩云懒得搭理这些豪族什么心态,他从不在意这些小事,对他来说,能碾压的就碾压,搞啥阴谋诡计呢。

和三个豪族族长及他们的重臣随意打个招呼,大家认识一下,陈浩云就准备前往自己的知行领地。

看着陈浩云的背影,三个豪族和家中重臣,各个感慨不已。

不是感慨其他什么,而是感慨陈浩云的财大气粗,毕竟备兵装扮豪华得让他们眼晕目眩。

对此他们只能背后骂败家子,但也知道第一代被贬的豪族,其实这样大肆采购武装和物资才是正理。

比如现在三个豪族族长上阵时的盔甲,就都是祖上传下来的。

靠他们现在的财力,维持兵役所需的武器,都非常艰难了。别说采购新的盔甲,可以想象得到,后面没有发展,估计他们孙子都得继续穿着祖辈传下来的盔甲上战场。

路过临江城的时候,这个面积大概几百平方米,就一个二层土堡的建筑,陈浩云是不想进去查看的。

因为看外表,就已经知道内部啥简陋模样了。

这土堡就是个军堡,住个几十人就满满当当的。

现在临江城的备兵和仆役就差不多塞满土堡了。

自己才不要住在这么狭隘的地方,自己50个亲兵都安排不过来,别说他们带着的家眷。

见到陈浩云没有进城的意思,临江城的备兵和仆役全都跑出来,跪拜高呼大人。

通过询问,知道这些备兵原来的指挥官,早就溜达回河滨城了。

他们这十人级别都一样,都是备兵。

虽然每月的俸禄不缺,但武器补给这些却是没有,衣服那些更不用想了。

河滨城的年节赏赐,是顾不上这些守在下面直属军堡内的备兵的。

他们其实就是个预警装置。

有敌人入侵了,他们就点燃烽火,然后他们的任务就完结了。

所以他们平时如何,真没人搭理的。

毕竟这种直属家督的领地,想干嘛都不行。

操练士兵?更换装备?修缮城池?你哪儿来钱粮?上头建设这样的军堡,其实就是烽火台而已。

敌人入侵,这些烽火台有人点燃烽火,就算是达到目的了。

所以烽火台的兵丁生活得如何,训练度如何,烽火台如何,上头不在意,也不可能拨下钱粮。

因为大把地方钱粮紧缺的。

之所以如此状况,很大情况下是领主们的领地都很小,精锐兵力都攥紧在手中,毕竟哪边有事都能非常快速的支援过去。

所以下面直属的军堡,真的不需要太过注重,只需要在意下面直属领地的钱粮能不能征收上来就是。

但这征收钱粮,一般都会派出直系家臣担任征收官,带着精锐备兵下乡征收的,和下面的军堡没有关系。

这情况下,军堡还能存在,也就是烽火台的目的了。

至于盗匪?灾难?周边都是豪族神社,他们会比诸侯更加在意自己的领地。

看着这十个备兵残破的武备,破烂的衣服,还有瘦弱的仆从,陈浩云撇撇嘴,倒没有真的不管。

直接以代城主身份,每个备兵赏了一枚银判,每个仆役赏了100文钱,最后还给了10石大米让他们开销。

这十个军堡兵和十来个仆役,目瞪口呆的看着陈浩云丢下十枚银判和一串串铜钱,劳工摆下十筒草席卷着的米筒。

等陈浩云转身离去,他们才清醒过来,立刻恭敬的贴在地上高呼:“大人公侯万代!”

然后就欢天喜地的捡起自家的钱币,扛着大米回了土堡。

嗯,这方面他们很注意,不会抢不属于自己的钱币。

当然,这是因为在陈浩云脚下,还是陈浩云亲自赏的,要是隔了几层赏赐,你信不信漂没打折这些事都会发生?甚至杀人夺钱都有可能?

还在跟着远远看热闹的土着们,之前他们还是一脸羡慕无所谓样子的看热闹,现在却全都双眼通红的羡慕妒忌恨了。

但一些人,却是欢天喜地的快速朝军堡跑去。

他们都是军堡备兵和仆役的家人。

土堡的军堡兵和仆役,常年驻守土堡,都没有轮换的可能,就变得和本地土着没啥区别了。

常年驻守本地,所以很自然的就或是在渔村或是在三个豪族村里,找到妻子成家立业。

毕竟备兵每月都有钱粮,仆役虽然比不上备兵,但也有固定的粮饷。

反正比佃农好太多,是佃农女儿的好对象,只要不挑剔,不愁没法结婚的。

现在代城主给了赏赐,钱是各人的,粮自然分分带回各家去,毕竟军堡有这些在编人员的粮食,他们不会缺粮的。

而且代城主赏的是白花花的大米,一斤可以换好几斤粗粮,可以让家里吃饱一段时间啊!

在这个时代,下层人,吃饱就是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