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田野凶踪(2 / 2)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P>

十几亿打造的景区项目,眼看随时有可能要凉。</P>

姜骁勇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P>

要是短期内不能破案,消除负面影响,姜骁勇就算运气好不被免职待参,那也铁定要被免职调离了。</P>

一旦免职调离,前途尽废!</P>

只剩在闲散岗位到点退休,永远别想重新坐上县公安局局长兼副县长,这种低职高配的实权岗位了。</P>

同样,也有可能成为姜骁勇从警生涯中,永远的痛!</P>

“有机械性暴力,死者身上多处软组织受伤,不过最终的死因是扼死。”</P>

苏锐冷不丁听到老宋在旁汇报,不由有些惊诧:</P>

“死因居然不是用石头砸死的?而是先掐死,再用石头毁容?</P>

这个凶手有点反侦察意识,但不多!”</P>

毕竟,随着刑事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P>

可以确定尸源的方法太多了,不说测骨龄、颅骨还原,就说通过指纹、dNA比对,也能锁定死者信息。</P>

这凶手还玩毁容这一套,在苏锐看来就是古装剧看多了。</P>

“老宋,帮忙扶一下,我拍几组特写。”</P>

苏锐听闻女尸是被扼死后,随即拿起刑事摄影相机,示意老宋扶起女尸头颈。</P>

他分别对女尸颈部扼痕、口腔内水肿的喉头等,进行了局部拍照留证。</P>

其实,对于扼死这种致人死亡的手法。</P>

刑侦人员现场非常好辨别,这与先前用皮带将人勒死的特征不同。</P>

被勒死之人,他是甲状软骨上角骨折,而被扼死之人,他是甲状软骨骨板和环状软骨或舌骨骨折。</P>

两者呈上下位面分布,尸检时,一目了然。</P>

另外像扼死这种掐人脖颈的方式,很容易留下损伤压痕,刑侦人员还可以根据压痕呈现的形态,判断凶手是两只手掐死的,还是单手掐死的,亦或用前臂、肘部进行施压。</P>

毕竟,两只手掐的,死者颈部自然会留下两个环状虎口压痕。</P>

至于前臂或肘部施压致死的,因为压痕与手掌不同,因而更好区分。</P>

“苏队,奇怪!颜料少了!”</P>

马铁端着一盒从地上收拾好的颜料,朝苏锐走来道。</P>

苏锐见状,朝颜料盒里看了看,只见盒子里确实少了近三分之一的颜料。</P>

这让苏锐有些纳闷了:“凶手拿颜料干什么?这些颜料又不能单独卖钱。”</P>

“会不会是更早进入现场的人拿的?”</P>

老宋在旁提醒道。</P>

毕竟,凶手拿这些画画的颜料做什么?</P>

虽说美术生的颜料都很高档,但是就拿几支走,又不能卖钱。</P>

这从逻辑上讲不通。</P>

这时,一旁默默带领手下做痕迹的刘猛站起身来了,只见他十分肯定的道:“不可能还有人更早进入案发现场。”</P>

说着,刘猛指了指脚下铺的透明勘踏板,又指了指女尸附近的脚印:“第一个发现女尸的报案人,我们已经对他的脚印进行圈定了。</P>

除此之外,现场只剩下两种脚印,一种是死者的,一种是凶手的。”</P>

闻言,苏锐低头看了看,果然有序进来,又原路返回出去的那串脚印,让人搁了物证牌,以示标记。</P>

而剩下两种十分凌乱的脚印,一看就是凶手与死者在搏斗中产生的。</P>

根据女性死者足长的大小,基本上一眼就能分辨,哪些脚印是死者的,哪些脚印是凶手的。</P>

“刘大,荒郊野外就这点好处!留下的足迹清晰!”</P>

苏锐蹲下身看了看泥土中清晰可见的脚印,精神一振道。</P>

“马上要天黑了,光线有点差,我叫人搬勘查灯来?”</P>

刘猛抬头看了看天色,主动提出道。</P>

“不用麻烦了,我们带了LEd宽幅足迹搜索灯。”</P>

说着,苏锐招呼还在带血石块上刷指纹的马铁,让他去拿搜索灯。</P>

马铁想着一会儿指不定还要用到什么装备呢!</P>

于是,他干脆将车整个开到警戒线外。</P>

然而,随着途锐后备箱缓缓升起,县局刑警们好奇往里看时,不由倒吸一口凉气!</P>

好家伙!LEd宽幅足迹搜索灯,现场指纹提取箱,足迹喷显剂,电动开颅锯,偏振光多功能摄像仪,长波段紫外灯……</P>

带这么多装备,真当我们钟鼎县血流成河啊?</P>

不过,现场县局刑警们还不是最动容的,最动容的要属县局的法医,他看着手里的老古董马蹄镜,再看看后备箱里的体式显微镜,他都想对着刘猛哭了。</P>

随后,在众人的瞠目结舌中,马铁拎起LEd宽幅足迹搜索灯,开始了现场足迹勘查照明。</P>

由于,凶手是踩在泥土里,立体足迹已经很明显了,所以苏锐没打算用足迹喷显剂,而是就着搜索灯,直接进行勘查。</P>

“老宋,蹬痕、踏痕明显,凶手偏瘦。”</P>

苏锐仔细看了看脚印形态,分析道:</P>

“从步伐速度来看,年龄应该在40岁以上,用立体足迹公式计算……嗯?凶手身高竟然在一米七五左右!</P>

麻杆身材?”</P>

一听这话,刘猛疑惑了:</P>

“麻杆身材怎么了,有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