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7章 得花钱(1 / 2)

圣光 通吃 1230 字 10个月前

下午六点,下班铃响了。</P>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天阳机械厂的职工不可能立刻停机。他们有大概半小时的时间慢慢结束手头的工作,把岗位交给夜班人员。</P>

张高远听到铃声,给自己电脑上绘制的图纸做个保存,简单做个工作注释,从工作台后站起来。</P>

荣格教授交出刻录光盘后,整个人就跟放飞自我似的。hk来的‘外卖’最快也要明天才到,他今天就兴奋的在厂里到处乱窜,看什么都觉着稀奇。</P>

到处找人聊天,随意指点别人工作,四处寻找乐子。荣格比其他特聘专家更活跃。下班前,这胖子总算累了,跑到办公室来视察张高远等人的工作。</P>

不得不说这位普林斯顿近年最年轻的副教授水准相当高。他熟知机械制造方面的繁杂规范,能结合国内当前和可预见将来的技术水平,给出最好的设计方案。</P>

按荣格的建议,‘圣光’追求重型综合变速箱是为了突破大型车辆制造技术。但同时应该把相关技术应用到家用轿车的轻型液力变速箱上。</P>

以国内的市场规模,再学学日本工程人员精益求精的态度,‘圣光’轿车很快就可以出性能大幅优化的第二款,再以充足的产能赚大钱。</P>

重工业是很花钱的,哪怕免掉研发经费,光是生产线的投资就能拖垮普通企业。大型车辆的产量远不如家用轿车,同样的技术路线应该考虑更广泛的应用,以降低成本。</P>

张高远深以为然。他写了个小便签,给自己今天的工作做个小结,贴在显示器边上。其中就包括荣格的几句话。</P>

“张工,吃饭了。”同组的年轻人在门口喊了声,“今个食堂是东南亚专场,据说做了泰国菜和马来西亚菜。一起去尝尝鲜啊!”</P>

张高远点头笑笑,跟了出去。</P>

‘圣光大学’草创,走的是‘产学研’紧密衔接的路子。特聘专家的团队一边培养人才,还直接介入生产一线。</P>

张高远等人就是种子学员,学成之后要负责把技术再扩散出去。接受扩散的正是办公室外从东北和内蒙来的技术人员,簇拥他朝食堂走。</P>

当周青峰真的弄来国外专家学者,部委立马塞进成批人员,算是‘圣光大学’的旁听生。他们主要集中在重工业机械制造。国内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还算有一点。</P>

这说好听叫‘花小钱办大事’,不好听就是来占便宜的。</P>

只是效果么......</P>

“张工,‘圣光’给你们开多少工资?”队伍里有愣头青,张口就问一个月多少钱。</P>

大家心里总想有个比较,这年头问工资也寻常。</P>

张高远笑笑,“来‘圣光’前,一个月三百多。来‘圣光’后没正式岗位,被安排跟荣格教授学习,每月只发补助八百多块。”</P>

93年开始,物价涨的厉害。有能力的事业单位纷纷涨工资,没能力的就拖欠工资。</P>

张高远原单位属于拖欠工资的,结果因祸得福被‘圣光’给收购了,拿个补助就小一千。</P>

这个数报出来,围拢的年轻人顿时哗然——他们属于‘旁听’学习。‘圣光’顶多给个几十块的餐补和免费的住宿,其他的啥都没有。</P>

虽说这钱也够吃饭能生活,但跟张高远相比差太远了。</P>

“这补助比得上我们富拉尔基研究员的正式工资了。”</P>

“你们富拉尔基不差啊。”</P>

“才不是呢。当年老毛子偷懒,沿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延伸到齐齐哈尔建工厂。可我们富拉尔基周围啥资源都没有,重工业附近居然没钢铁厂,二十年前就比不过你们包头了。”</P>

几个年轻人扯淡,抱怨完又绕回到张高远身上,“张工,你要是转正了,一个月能有多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