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永绝后患(1 / 2)

赵桓很赏识薛弼,他在军事方面有惊人的天赋,他制定的作战计划每次都能让赵桓感到很满意。</P>

这一次赵桓并没有详细告诉薛弼这仗该如何打,只是让他制定出一个作战计划,在一个月内拿下交趾,就是这么一个要求。</P>

所以薛弼只能靠他自己的军事才能来制定这场作战计划,而薛弼制定出来的制作战计划让赵桓大为惊讶。</P>

因为这作战计划居然跟一百五十年后蒙古人第三次入侵大越国的行进路线如出一辙。</P>

也就是说,关于如何更好更有效的征服大越国,薛弼跟一百五十年之后的忽必烈想法高度一致。</P>

因为皇帝要求一个月之内拿下大越国,那需要动用的兵力将会是举国之力,薛弼制定的策略是,动用三个战区的兵力,共计约五十万人马,分别是江淮战区,京湖站区和川陕战区,只留下了北边的华北战区和京城附近的京畿战区来应付金军的入侵。</P>

三个战区的兵力,包括南方新兵营和军事指挥学校的兵力,共计五十万人来打这一仗,在二月一日发动攻势,三月一日前控制整个大越国全境。</P>

二月份正好避开了大越国炎热的气候,避免雨季造成的瘟疫等问题。</P>

大越国的军队目前只有十万人,兵力悬殊,这一仗怎么看都是十拿九稳的。</P>

可是赵桓就是因为看到了这个作战计划之后,心生警觉。</P>

一百五十年后的蒙古三次入侵大越国,都是惨败,而自己这一次对大越的征战,作战计划又跟蒙古人第三次如出一辙,会不会重蹈覆辙?</P>

这不得不让皇帝赵桓警醒。</P>

要知道,一百五十年后的蒙古国横扫世界,往西一直打到了多瑙河,把整个亚欧板块搅了个天翻地覆。</P>

可是,蒙古人却在大越国这里遇到了滑铁卢。</P>

虽然蒙古铁骑在大越国三次战败,有相当大的地缘因素,因为蒙古人擅长骑兵运动战,灵活机动的打击敌人,很不习惯热带丛林的湿热气候。</P>

而越南除了红河三角洲地带是平原之外,其他地方几乎都是山地,不适合蒙古骑兵的大兵团作战,这是蒙古人无法发挥他战力的一个重要因素。</P>

但不是决定因素。</P>

因为蒙古人也曾经打过很多次山地战,比如在入侵大宋的时候,大宋的很多地方也都是山地和丛林。</P>

再比如入侵大理国,大理国同样炎热,而且多山,最终蒙古都拿下来了,可是偏偏就是大越国拿不下来。</P>

很多史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各自的论断意见,对于这些理论研究,皇帝赵桓看过很多,虽然有客观因素,但也有主观因素。</P>

不管怎么样,连续三次战败是很有说服力的,证明一点,要想征服大越国,单纯的武力未必有效。</P>

强大的蒙古都无法拿下大越国,而现在的宋朝军队,赵桓冷静的客观公正的分析,是绝对比不上强盛时期的蒙古铁骑的。</P>

蒙古铁骑都无法拿下的大越国,大宋未必就能一举拿下。</P>

而且,就算拿下也未必守得住。</P>

因为皇帝赵桓想到了后世明朝对大越国的战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