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决战?!【二合一】(2 / 2)

待等到未时前后,魏王赵润所率领的主力,终于出现在大梁的视野范围内。

当时,褚书礼、李霖、周骥等城内的将领与官员,包括重伤在身的大梁禁卫军统领靳炬,皆出现在城墙的西北角,怀着激动的心情目视着他魏国的君主。

「天子守国门」并非是一句虚言,他魏国的君主赵润,确确实实地是带来了与诸国联军决战的大军。

看着那仿佛接天连地的援军,褚书礼激动地说道:“这……这最起码有二十万人马吧?”

“不止。”

周骥摇了摇头,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说道:“我初步估测,最起码三十万!”

就在城上的官员与将领们对此议论纷纷时,魏王赵润的王辇,已徐徐来到了大梁城外。

不得不说,当在两个时辰前,从吕牧派来的骑兵口中得知大梁尚在他魏国手中时,赵润心中颇为震惊。

要知道,为了不使队伍中那些并无征战经验的游侠、民兵掉队,赵润只能选择缓缓行军并非他无视大梁城的安危,只是军中大部分士卒跟不上禁卫军的速度,一旦下令急行军,可能最终待等禁卫军抵达大梁时,只有寥寥一两万协战士卒。

这点兵力,根本不足以震慑诸国联军。

因此,在决定大军缓缓向前时,赵润其实心底已经做好了大梁沦陷的心理准备,因此,当吕牧派人告诉他,大梁尚在他魏国手中时,赵润心中惊喜不已。

然而惊喜之余,他亦心生一种不祥的预感:大梁究竟是付出了何等惨重的代价,才能在一百五十万诸国联军手中死死守住城池?

王辇缓缓向前。

而魏王赵润,则拄着利剑站在王辇上,仰头眺望着近在咫尺的大梁城。

他看着城墙上依旧飘扬的魏国旗帜,看着那几乎被殷红鲜血彻底染红的城墙,看着那城外横尸遍野的楚军士卒,起初的惊喜与激动,逐渐变得冰凉。

拥有绝对兵力优势的诸国联军,都在大梁西城墙外丢下了数万士卒的尸体,可想而知这场仗的惨烈、又可想而知城内军民的伤亡。

“报!”

几名骑卒迅速从南侧而来,来到王辇前禀告道:“启禀陛下,在大梁城城南,诸国联军聚集了数十万兵力,疑似欲进攻我军。”

“……”

赵润闻言面色不变,显然对此早有预料。

他立刻下令道:“全军往南!”

一声令下,以五万雒阳禁卫军为中军,他麾下数十万魏军,直奔南面,仿佛是要在今日就跟与诸国联军决战。

看到这一幕,大梁城墙上的李霖、周骥、靳炬、褚书礼等人皆大为吃惊。

“陛下为何不率军入城?”

“是啊!……观陛下麾下大军的动向,疑似要与诸国联军决战,这……这……”

他们想不通。

然而,赵润却有他自己的思量。

他觉得,既然诸国联军今日并未攻打大梁,那么显然就是在积极备战等待他的到来。

这种时候一旦示弱,就必然会遭到诸国联军的进攻,相反地,倘若他魏军摆出主动应战的架势,或可能叫诸国联军犹豫不决,毕竟他此番带来的兵力,并不止二十万,而是有整整三十万。

更要紧的是,在这三十万人马中,骑兵数量有整整两万余。

别看以三十万对战诸国联军一百五十万军队,胜算仿佛微乎其微,但事实上,一旦两军展开决战,无论是魏方还是诸国联军,事实上都无法很好地指挥麾下的军队因为兵力实在太多了,兵力一多,势必会引起指挥混乱。

而在彼此都出现混乱的情况下,他魏方的两万余骑兵,就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能扭转兵力上的劣势。

打仗,从来都不是仅凭人数估算胜负。

约半个时辰后,魏王赵润率领的大军,转过大梁城的西南角,抵达了大梁南郊,迎面就撞见了诸国联军的军队。

不得不说,此刻两方军队皆是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边,乍一看其实也区分不出究竟是哪一方人数更多。

“咕……”

在大梁城的南城墙上,褚书礼、李霖、周骥、靳炬等人,皆一脸紧张、担忧地看着城外,连大气都不敢喘。

他们生怕诸国联军突然发动攻势,毕竟他们看来,他魏国君主赵润率领的援军,刚刚抵达大梁,士卒的士气与体力应该有所消减,着实不应该与兵力占据优势的诸国联军争锋相对。

事实上,楚水君也是这么认为的。

“居然主动应战……”

看着对面几十万魏军集结,严正以待,楚水君满心惊讶。

其实在对付魏王赵润这件事上,楚水君与诸国将领商议了许久。

最早,有人建议围城打援,但是却被齐国的田耽给否决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纵使诸国联军有一百五十万之众,分成四支军队围住大梁,每一支也就只有三四十万左右,而据细作送来的消息,魏王赵润此番征募的兵力亦有三十万左右,因此,一旦魏王赵润骤然袭击一个方向的诸国联军,那个方向的诸国联军未必挡得住。

除非诸国联军能成功地伏击魏王赵润的军队,这才是真正的围城打援的精髓。

但问题是,魏王赵润十四岁出征,十几二十年来横扫中原未尝一败,他会不懂得「围城打援」的计策?会傻傻地被诸国联军埋伏?

因此,楚水君最终决定见机行事:倘若赵润的军队,其军中士卒体力不支、且急着入城,他便立刻倾尽兵力全军进攻,趁机将赵润击溃;倘若魏军仍有充足的体力,那么就先观望看看。

出于这个考虑,楚水君聚集大军来到了大梁城,试图对赵润施加压力。

可没想到的是,魏王赵润的反应比他估测的还要激烈,居然主动迎了上来,仿佛就要在今日与他诸国联军决战。

这让楚水君十分不解:那赵润到底有什么仗持?

整整一炷香时间,三十万魏军与数十万诸国联军,谁也没有轻举妄动。

“你们说,赵润主动应战,莫非有什么深意?”

在诸国联军的本阵处,楚水君询问着在旁的田耽、项末、项娈、季武、桓虎等各国将领。

“这应该是威慑。”

齐将田耽满脸凝重地说道:“想必他是猜到我军会在他率军入城时趁机进攻,是故,不肯露出破绽而被我军得逞……”

“难道他就丝毫不担心落败?”楚水君皱眉问道:“莫非他有什么击败我军的仗持?”

“恐怕并非如此。”田耽摇摇头说道:“以田某对赵润的了解,他只有在势弱时,才会变得愈发的激进,相反,倘若是他手中有什么仗持,他反而会选择示弱……此刻,看他与我军争锋相对,就能猜到,他对这场仗也并无多大把握,只是他深知此刻不可示弱,是故主动应战,迫使我军知难而退,另寻时机……”

楚水君闻言恍然,点点头说道:“田将军的意思是,赵润只是故弄玄虚而已?”

“这个嘛……”

田耽犹豫了片刻,皱着眉头说道:“在未曾验证这支魏军的实力之前,田某也不敢妄言胜负,我只能说,今日我军的胜算较大,但……战场上瞬息万变,我也没有十足把握。”

楚水君闻言点了点头,目视着对面的魏军轻笑道:“那就姑且来试试这支魏军的深浅吧……”

说罢,他便下令麾下军队摆开迎战的阵型。

见诸国联军的阵型有所变化,魏王赵润亦当即下令全军摆出迎战的阵型。

看着这两支军队在大梁城南郊相继摆出迎战的阵型,仿佛要在今日展开决战,大梁城墙上的将领们惊地下意识屏住了呼吸。

事关中原各国日后国运的最终决战,莫非就在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