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婶子快去!”
张母满是病容的脸上也带了些喜色,满口催促道。
她晓得,这是人家姑娘给自家答复来了。
如何不急?
婚事是早就定下了。
眼下她家提出要完婚,虽然不合时宜,但那姑娘是个知礼的,应该能理解她家的难处,又有她阿婆从旁说项,十有八九会答应的。
接下来,就该商讨成婚的一应事宜,想起这个张母就有些气短心虚了。
他们张家如今一无所有,成亲也就剩个出人的份了。
真是占了林家好大一份便宜啊!
这时,院中响起林老太太训人的呵斥声:“都围着元娘干啥,没活做了是吧?”
见媳妇们与孙媳们都不情不愿地散开了,这才对孙女招手:“元娘,跟阿奶进屋。”
林老太太整日被媳妇们,与一屋子半大孩子吵得头疼。
此刻,见一伙人围着孙女闹,就有些不耐烦,且他此刻迫切地想知道,孙女松没松口,就更不耐烦了。
原来还在愁这桩婚事会不会黄,没承想转头张家给他们递上了枕头,善于把握时机的林老太太哪有不应的。
她也早瞧出来了。
孙女对这门婚事不大上心,就跟那磨盘似的,一直都是被她推着往前走,想着小姑娘家家的不经事,见识浅,且两人见面少,没处出感情呢,待成亲后两人朝夕相处的,也就好了。
这世上哪个女子不是这么过来的?
再说,子女婚事本就该由长辈来把关,张家的小子可是她看了又看,才为孙女定下的。
不过,要是孙女能自个想明白,就更好了。
林幼卿松了一口气,应了一声“好”,就上前扶着林老太太,进了正房老两口住的东间。
“怎么没见阿爷?”
林老太太笑道:“你阿爷啊,是个闲不住的。前些日子下雨,在屋里给他憋坏了,这不,天一晴就不着家了,一会呀,闻着饭香就回来了。”
转而,话音一转,急切地道,“你可是想好了?”
“嗯。”
林幼卿颔首,又道,“成亲可以,不过,须暂缓圆房。”
这是她最后的倔强了。
见祖母久久不语,林幼卿正要解释一二,便听她叹了一口气,道:“也罢。你要是怀上了身子,虽说是喜事,但将来回乡的路上也不大方便,就是到家了,还不知是一副什么光景呢,那泥胚房给水一泡,也就墙倒屋塌,什么都剩不下了。
“张家三间正房虽是青砖瓦房,却也得好好收拾收拾,才住得了人,且有你们忙的呢。
“不圆房就不圆房吧。这事我来给你张婶子说,想来她跟明哥儿也能体谅你的这份苦心。”
林幼卿就是这个意思。
当然其间也夹带了一点小私心。
体谅是相互的,没有只要求一方迁就另一方的道理,张家想要林家体谅他们的苦心,那张家也就该体谅林家的这份“苦心”才对。
不然,就是人品与家风的问题。
这婚不结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