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八旗编制(1 / 2)

镶红旗和正红旗绝大部分牛录被岳托带走,代善身边只剩五个牛录。</P>

一个牛录三百人,五个牛录一千五百人。</P>

也就是说代善麾下两红旗一万八千多满洲正兵,目前只剩一千五百人,等于名存实亡。</P>

以建奴人口想要把两红旗补充到近两万人的规模,几乎没有任何可能。</P>

目前唯一办法就是从其他六旗抽调填补,尽可能保持两红旗的存在,只有这样建奴八旗才算完整!</P>

八旗军,本是明末女真部落的一种军事体制,是一种古老而又独具鲜明自我标志的户籍管理方式。</P>

野猪皮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势,归附日众后,开始设定四旗,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是为旗籍开创之始。</P>

所有部落人马整编为四个部分,平时种地打猎生产,打仗挽弓提刀上阵,是为兵农一体制度。</P>

部落人众既是提供生产力的百姓,又是提供战斗力的军人。</P>

当时满洲部落基本都是文盲,认不得字,就用颜色来区别自己是哪个部分的,于是有了黄白红蓝四种颜色标志。</P>

用颜色区分部队,也是中国古代大多常见的方法,与中原传统的五行颜色相似,黄代表土,代表中央;白代表金,代表西方;红代表火,代表南方;蓝代表水,代表北方。</P>

八旗颜色缺少了代表木,东方的青色,后来加入了绿营,正好补齐了。</P>

后来建州部落越来越肥,四个旗的人马越来越多,不便于管理,需要增设新的旗。</P>

但是选出新的容易识别的颜色又比较难,干脆用老颜色上镶上一个边儿,就是加一圈得了。</P>

于是有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将归附的各个满洲部落、蒙古部落、汉军都纳入这个八个旗管理。</P>

既然兵农一体制度,这就带来一个八旗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军备自筹。</P>

兵士的盔甲、武器都是自己解决,当然,一统之后,也有了朝廷统一造,统一发放的制度。</P>

大体上是朝廷的兵器盔甲为战略储备,有大战来临,战前临时发放,战后会计数收缴。</P>

平时训练都是用自己的,所以,弓箭作坊这个行业,就是为军人制造弓箭。</P>

有钱的军人能买得起修的起,没钱的只好糊弄,也导致了清末八旗军事的直接没落,甚至贫困的八旗军没有合适的武器来保持日常的训练。</P>

增设到八个旗后,每旗300人为一牛录,设一名牛录额真管理。5个牛录为一札兰,设置札兰额真管理,札兰额真也叫甲喇额真,5个札兰为一固山,是为一个旗,设左右梅勒额真管理。</P>

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的成分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满洲人,包括归附的蒙古人、汉人及其他人。</P>

到了皇太极时期,队伍又壮大了,天聪九年,后金征服了蒙古察哈尔部、喀喇沁部,将俘虏的部众编为蒙古八旗,这是蒙古八旗的由来。</P>

崇德二年,将汉军部队(共分三部分,老汉军为乌真超哈,孔友德投降部队为天佑军,尚可喜投降部队为天佐军)分为两旗单独管理。</P>

之前,老汉军直接隶属八旗,孔尚的投降军队还由他们自己单独管理。</P>

崇德二年开始,所有的汉军都编制统一,相当于夺了孔尚二人的兵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