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惜败 求收藏(1 / 2)

宣德炉,是由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参与设计监造的铜香炉,简称“宣炉”。宣德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风磨铜铸成的铜器。

风磨铜也就是暹罗国特有的铜料,是由“蛐蛐皇帝”朱瞻基,也就是后世“大明战神”朱祁镇的父亲,亲自监制完成。

据说是经过十二炼制手艺,才完成铜料杂质的去除,所以制作出来的铜器经过风长时间的吹磨,就会越来越亮。

由于宣德皇帝朱瞻基对精品艺术极强,当时明朝国力强盛,所以对暹罗进供来的风磨铜,经过极其复杂的工序,只铸造完成了一批三千多件的宣德炉。

因为风磨铜的缺少,铸就三千多件宣德炉后,后期不用风磨铜制造的就远远不如第一批的宣德香炉。

也因为宣德炉极高的价值,在停止烧制之后,官员和民间一些商贾就争先烧造模仿宣德炉,后世的清代更是不缺乏官仿官的精品。

所以宣德炉是古玩界一种传奇,也是一段神话,可因为第一宣德炉数量极少,经过六百多年的时间,宣德炉的存世量和鉴定标准一直非常模糊。

很多后世的官仿一般也写着大明宣德年制的底款,也就让宣德炉的真假成为了一个难题,一般称呼都是为老的或者开门的,就是一些专家也只能断定大概的年代。

青花瓷苑之所以敢说乐宝斋的宣德炉不是第一批宣德炉,也只是经验所然,毕竟宣德炉真假模糊不清。

与沈洛手中的柴窑青瓷一般,没有全面的标准特点,必须像有荣庆斋那位陈伯,见过传世物件真品的行家鉴定之后才行。

当宣德炉露面后,其器面在阳光下金光闪闪让人非常心动,犹如佛光普度一般。

这也就能让人想起佛教中的高僧经常用风磨铜来制作钵盂,已显示身份。

而当青花瓷苑的物件揭开红布之后,同样是夺人眼球,但也是在众人都意料之外的东西—乾隆官窑霁蓝釉活腰环葫芦大瓶。

这是力压徽州古玩界半臂江山的物件,其散发出的釉色无不让人心旷神怡。

虽然青花瓷苑拿着霁蓝釉葫芦瓶横扫了徽南古玩界,但古会长等人也没有见过这种大件的霁蓝葫芦瓶,都不自觉的上前两步观望着台的葫芦瓶。

古会长看后不由点头道:“青花瓷苑的藏品也许不是顶尖的,但他们工艺技术的确不一般,什么年代的瓷器在他们手中就如芙蓉出水一般的干净,好东西。”

如果在后世,有人评价一件古董是干净,那么一定会让人认为是假的,但是在这时代,尤其是出自这种百年瓷器专营的古玩字号,绝对是一句最高的评价。

方正也面露笑容道:“可在宣德炉面前,也显得的暗淡无光。”

古会长闻言后,叹了口气道:“唉,可惜了,清乾隆官仿的物件,要不然的话,荣庆斋来了,也得扒层皮。”

方正闻言后也沉默不语,只能等待着的斗宝结果。

文物小组又不耐烦的检查了一遍霁蓝釉葫芦大瓶,虽然之前青花瓷苑拿他参加过斗宝,但斗宝擂台上的规矩,只要物件离了八仙桌,就必须在鉴定一遍。

之前给霁蓝葫芦瓶估过价格了,只是宣德炉的鉴定就有些劳心费神了,八位专家齐齐上阵,无论懂的还是不懂的都围着宣德炉打量着。

经过差不多一个多小的时间才最终得出结果。

文物小组的裁判人员清了清嗓子,又喊着。

“乐宝斋的为清乾隆官仿官的宣德,因造型端庄,铜制精美,尤其是有宣德炉经典的雪花金,器面雅致,包浆自然,最重要的是腹内拥有多年香火浸渍行成的厌痕,是大开门的传世宣德炉,估价为二十万元。”

青花瓷苑听后纷纷捶胸顿足,没想到宣德炉居然就比去霁蓝釉葫贵了两万元。

但裁判员没在乎青花瓷苑等人,继续宣读着结果。

“霁蓝釉活腰环葫芦大瓶,款识工整优美,葫芦瓶是非常罕见的霁蓝釉大件器型,其体量之大、做工之精世所少见,足以体现乾隆年间瓷器的精湛工艺和高超水平,估价为十八万元。”

“文物小组最后决定,乐宝斋胜。”

宣布结果之后,寿春古玩界的人彻底沸腾起来,因为在他们认为,霁蓝釉葫芦瓶就得青花瓷苑带着的最珍贵的一件古董。

只要能赢了葫芦瓶,那青花瓷苑就会经历滑铁卢,在寿春被彻底打败。

就连方正也兴奋的手舞足蹈,脸上一改之前的惆怅,而是被喜悦给掩盖着。

但唯一没有表现面色的就是古会长,只有他在关注着青花瓷苑的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