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8大灾来临(2 / 2)

匪盛年代 唐祝 1539 字 9个月前

命令归命令,谁听你的。邵力子也没办法,他总不能亲自跑一趟旬县,也就不了了之了。

因为邵力子被另一个事给缠住了,农民家里都是今年产粮除了给地主交,还得给自己留口粮,然后才有多余的粮食换钱

,然后进入春天以后,整个关中万里无云,在旬县跟周围几个县打口仗的这几个月里,关中一滴雨也没下,很多人家里都断顿了。

大量饥民涌向了县城和省城。而关中北部虽然没怎么下雨,但是也还是落了一点。旬县的大量良田都种了谷子,这是开春地一松,全县的小麦就全部被毁了,全部改种谷子,也就是小米。

旬县的70的地掌握在唐家和兔儿岭手里,也就是形意门手里。

这两家带头毁小麦,其他人地主和农民都不知道怎么办,也有动摇的跟着学,也有省事的没动,这都进入四五月了,小麦发黄还只有一筷子高。而谷子已经开始抽须了。

“只有青山干死竹,未见地里旱死粟”这句话是老先人留下来的经验总结。

足以见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不但耐干旱还既不怕贫瘠也不怕酸碱。是陕北地区,黄河流域,甚至全国干旱地区,贫瘠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小米的主要吃法是熬粥,也可以做干饭,还可磨粉做杂粮饼,营养价值比大米和小麦要高。

吴析现在看刘十三就跟看怪物一样,刘子光也非常庆幸自己当时没有反对,在鲁明驻守的县境南大门外已经慢慢开始汇聚饥民了。

真是树大招风,旬县再富裕也不可能以一县之力养周边几县的灾民,整个关中三四百万人了,就是来十分之一,也比旬县现有人口还多。

旬县本地原住人口只有七万人,从卢旺达迁回来德国人近两万万,卢旺达熟练工人有三万人,而他们的家人小孩也有四万多人,

这都是后来几次慢慢迁回来的,第一批德国人和卢旺达人一共才一万,他们有工资了有钱了把自己家人迁过来很正常吧!所以这三年外国人口都追上本地人口了。

来旬县做各种生意各行各业人连带他们的家人也有一两万。旬县现在各种工厂多达四十多个,就一个钢厂就有工人两万多。

陕西和全国各地来的工人也超过了六万多人。

全县在册人口有二十六万。已经是整个大西北人口最多的县,西安城墙内人口才十三万,郊区郊县加起来也就六十万。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刘子光开始计算自己手里的资源,怎么才能在养活全县二十六万人口的同时,还要准备养即将到来的最少三十万人,想想都头大。

刘子光想的时候,刘十三已经想到了,不能给他们白吃饭,吃了上顿就等着下顿,那那行啊!

兵工厂产量提不上去,除了机器效率不高,还有就是因为人手不够,因为机子再慢,一块钢板冲压机一次下去,少的几个,多的几十个零件,

时间全花费在组装上了,还有子弹的包装等,都是限制总产量的原因。

尼斯可正在设计建造大型液压机,刘十三准备不分什么中,大,重,超重等分类,全搞超重型液压冲压机,真正的走流水线,

一个冲压机只生产一种零件,比如设计中的这个冲压机,可以一次冲压手枪扳机两千个,换成手榴弹弹体,一次就有最少六百个。

用来量产轻武器再合适不过,在质量上可能稍有瑕疵,按照问题进行机器修改,只要控制在千分之五的范围内,也比过去的速度快了几十倍。

比如驳壳枪的所有零件有十三个,弹簧除外,还有十二个,有十二个重型液压机,千分之五以内的报废,十二个机器一次冲压,就等于最少有五百多把枪一次出来,

因为枪身费材料,一台机子只能冲压五百个,两台两面也就五百吧,这两台机子能扩大一倍,枪的产量也就提升一倍。剩余的事就是组装了。

一个熟练工一分钟就能组装一把枪,让这些饥民五分钟组装一把也行,别闲着白吃白喝就行。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