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戈江属于长江支流,河面最宽处,约有几十丈的宽度。</P>
河面最窄处,只有七八丈左右。</P>
如果没有敌军设伏,只要找个江面比较窄的地方搭建浮桥,很快就能全军通过。</P>
可现如今敌军在上游筑坝,那就没办法迅速过河了。</P>
经过陵阳县和盘蛇谷两番大战之后,五千先锋军,现如今已经只剩下三千五百人了。</P>
眼看着前方河床已经明显变低的青戈江,高顺对张固开口道。</P>
“伯仁以为,此番应当如何破敌?”</P>
张固抱拳道:“禀将军,属下有三策可以破敌!”</P>
听到张固如此一说,高顺立即饶有兴趣道。</P>
“伯仁仔细说说,有哪三策可以破敌?”</P>
对于高顺这等沙场宿将来说,敌军布防虽然严密,可真要带兵通过,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P>
不过张固这小子一下子就有三策,确实有些出乎意料了。</P>
张固抱拳道:“第一个计策,就是我军分兵渡河。”</P>
“敌军上游筑坝,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青戈江虽然水流不急,可很多地方毕竟河面宽广。如果蓄水太久,只能会朝着两岸蔓延。所以属下断定,敌军想要水淹我军,其实只能使用一次而已。”</P>
“想要破解此计,只需将三千五百军士分兵渡河即可。我们每次只让一百军渡河,如此一来的话,就算是敌军真要放水,最多也就折损百人而已!”</P>
大军征战,哪有不死人的时候?</P>
在张固看来,如果能够顺利通过青戈江,就算是折损一百人两百人又能如何?</P>
高顺摇头道:“伯仁这个计划看似可行,但你想过没有?我们现在根本不知道江水对面是什么情况。”</P>
“如果分兵渡河的话,万一敌军在江水对岸早有埋伏,到时候一百军士赶过去,只能被敌军围而歼之!”</P>
“可若是我军分成数百人为一队,那就折损太大了!”</P>
张固面色一红道:“是属下有些思虑不周了!”</P>
高顺摆手道:“无妨,再说说第二个计划又当如何?”</P>
张固指着青戈江上游开口道:“敌军筑坝之处,距离此地大约十里路左右。”</P>
“但是看守水坝之人,其实并不多。”</P>
“如果为了企稳,我们可以带兵直接去往上游,顶多酣战一场击破敌军,然后再从上游渡河即可!”</P>
青戈江这么长,孙军士卒不可能在所有地方全都筑坝拦水。</P>
根据斥候沿江探查的情况来看,其实他们也只有一处水坝,近千名军士守卫而已。</P>
如果以三千军的优势兵力先行击破敌军,自然就能从容渡江了。</P>
高顺思索片刻道:“敌军布防在先,水坝附近或许只有上千军守卫,可地形方面到底有哪些布置,我军尚未可知。”</P>
“不是本将领军怯战,可若是我军贸然前去的话,打赢了倒还好说,万一正中埋伏又当如何?”</P>
“此计不妥,到底还是有些太过托大了!”</P>
三千余先锋军士,所能携带的辎重极为有限。</P>
而敌军布置在先,完全可以凭借舟船拦在上游,或者是在水坝附近设置强弓硬弩和投石机等物。</P>
就这么直接莽莽撞撞的冲过去,还是有些托大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