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一章 太子殿下入城图(2 / 2)

“太子殿下回到了北平行省。”

北平。

报纸的头版头条,每日报道太子的行程,一个月下来,百姓们从激动到平静,从平静到激动,从激动到激烈,北平的街道上,家家户户的门口悬挂起了燕字旗。

大明永乐十二年三月七日。

满城红。

百万人口的城市,从大兴新城区开始,到处都是飘荡的旗帜。

这一天。

所有的工厂不约而同的放假。

晚上。

不夜城彻底的不过夜。

工人们拖家带口,一家人很早来到东门大街上,从白天的时候开始,大街上就满满的是人,交通彻底的被堵死,衙门安排了许多的人手来疏导,需要进城的人和商队,改从其他城门。

街道上的公厕不够用了,粪行的商号,组织了人手来专门清理。

从上午到下午,从下午到晚上。

半夜的时候。

因为太过寒冷,许多人在差役的劝慰下,终于选择了回家,可还有人抱着棉被守在商铺的门口,看来要在这里过夜了。

果不其然。

第二天太阳升起的时候,东门大街连一只苍蝇也无法飞过。

人们不知道这里来了多少人,只知道人挤人。

所有的巡检兵丁都来了,卫所也安排了大量的人手,衙门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盛况,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维持了正常的秩序。

北平布政司的官员们换了一茬又一茬。

当年的工地少年,摇身一变,成为了巡检衙门的队长,带着自己的同僚们,努力的巡逻周边。

“大家不要拥挤,保持距离,注意安全。”

“为了秩序和安全,任何推挤的人都会被抓起来严惩。”

马玄大声的喊道。

“踏踏踏。”

一排军士被安排了过来,十步一岗五步一哨,隔开了一片片的区域,终于让巡检丁差们松了口气,他们都差点要哭了,实在是人太多。

哪怕是年关的时候,城里也没有这许多的人。

仿佛整个北平府的百姓们都赶来了。

一百五十步宽的直道,如此宽广的道路,都无法满足这里的需求,两边的远处,同样是人流的汪洋大海。

“如果我国能有这样的太子殿下,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的事情呢。”

远处的酒楼,几名高丽的商人眺望着,忍不住发出了感叹。

“嘚嘚嘚。”

四面八方的军户们,在片井长的带领下,经过卫所的允许,骑着自家的马匹,带上全副的武装,犹如小河汇聚一般的,站岗在道路的两旁。

常年农机劳作,高效的工作效率,给予了更多的时间,他们时不时猎杀野猪野兽,并定期操练的汉子们,皮肤晒得黝黑,满是茧子的大手,紧紧的握住武器,娴熟的骑在马背上。

他们不知道太子殿下何时经过他们这里,可是每个人都没有不耐烦,是他们自己要来的。

大片井制度。

每家百亩的土地。

前些年官府和卫所管得严,逼迫许多的军户们分家,各家的子弟,除了长子外,多数被安顿去了更远的地方,不过很快收到了书信,虽然他们隔得远了,可是次子们在别的土地上,活的很好,有了自己的家庭,要不了二十年,又会诞生新的小家族。

低息的农业贷款,低息的房屋贷款,长期的农业优惠政策.

军户们的生活大为改善。

剧院里的新戏,永远不允许抹黑军人和军户。

他们的孩子嬉戏在地头上,从小事舞枪弄棒,严格的片井制度下,乡间除了野兔獐子外,还有野猪和野狼的增加,孩子们从小跟着父辈们学习打猎。

丰富的农业收获,充足的土地,家家户户有两三头牲口。

日子并不是很安稳,特别是野兽的威胁,可是每个人都感到了满足和幸福,晚上卫所的公房,成为了军户们消遣的地方。

圈子的稳定和发展,让军户们保持了更高的道德水平。

去年。

根据兵部的统计,大明有将近四百万户的军户,军田不分优劣和山林,合计高达近五亿亩,为大明的农业稳定带来了巨大的根基。

“威!”

远处。

旗帜飘荡。

四百五十名的卫队,拱卫着中间的马车,车队抵达了北平城的郊区,早就出发迎接的官员们,跟在车队的中间,骑马的骑马,骑骡子的起骡子,乘坐马车的乘坐马车。

卫队之外是地方的军队。

片井长大声的喊道。

军户们在马背上行军礼。

朱瞻基骑着马跟在马车后面,脸色涨得通红,原来父亲的威望是这样的,如此高的民心的拥戴,让朱瞻基内心自豪万分。

马车很低调。

朱高炽早就要求了地方官府不许迎接,可是这里是北平,朱高炽出发的地方,也是大明开展工业化的老区,执行片井制度最严格的地方。

官府挡不住,并且极力的解释,朱高炽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出现事故,一定要保障秩序。

当马车抵达北平新区的时候。

欢呼的呐喊声,从地面传到了天上,一阵接一阵的欢呼连绵不绝。

人们使劲的摇着手里的旗帜。

篮子里的花瓣,被百姓们洒到了地上,形成了厚厚的花街。

车轮压过花瓣,留下了车痕。

士兵们的脚步踩过花瓣。

老人们眼含泪水,举着手里的竹篮,里面装满了食物,他们知道这么多人,他们的食物并无法送到太子殿下那里,可是他们很满足。

他们要让太子殿下看到,他们在为太子殿下献上食物。

再也没有一个国度,犹如中国的老百姓们这般爱惜粮食,献上自家的粮食,是老百姓们最大的心意。

朱瞻基突然明白了父亲的话。

这样的一个民族,这样的民族之心,世界上有什么力量可以打败他。

难怪父亲每日都战战兢兢,从来不会根据官员们的想法,同意那些看起来更高效的提议方案,哪怕是对高丽的用兵,宁愿自己想尽更多的办法和布局,而不是直接动兵。

大明太子殿下入城图。

被气氛感动的泪流满面的画匠,在山腰上,望着山下的城市,满脸郑重的画下了这幅画。(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