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圣人龙体安康,也意味着储君的地位不稳。
毕竟圣人亲自发出的旨意,谁也无法让圣人收回,那么下面的人又能如何呢。
就算皇太孙一系拉拢了不少军中将领又能如何。
难道还有人敢造反不成。
“大势所趋啊。”景清喃喃道,“难道真的是天命如此么,燕王有天命在身。”
朱高炽从厢窗看着外面的景色。
直道,两旁的建筑,树荫下的深井,让开一旁的百姓,收起摊子的摊贩们。
同样。
无数的人正观望着朱高炽。
朱高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是这样的场景入京。
从最开始的时候,他想到的是跟在朱棣身边,骑着马率领大军浩浩荡荡的入京。
“人算不如天算。”
“如今对于天下百姓是最好的,可是对于自己,到底未来如何,还要看朱元璋心意。”
朱高炽收回了视线。
越是靠近皇城,周围的人口少了起来,多了些朱门大院豪宅。
已经看到皇城的轮廓,朱高炽有些紧张起来。
如果不是朱棣在皇城,更有他的书信,朱高炽是绝对不会这般轻易入京的。
当朱棣也要求他入京的时候,他就没办法反对了。
“希望朱元璋和历史上一样,有多么放任朱标,就多么放任自己吧。”
朱高炽只能如此想到。
这也是促成朱高炽进京的原因之一。
和平入京。
国家元气不伤,有朱元璋和朱棣的支持,朱高炽可以放手进行大明的工业化社会推动。
任何事物有利有弊。
从这方面来看,倒是利大于弊。
队伍终于抵达了皇城。
皇城的大太监们小跑过来,远远的磕头,恭请朱高炽下轿。
朱高炽跟着众人,在人们的簇拥下从宫门进入了皇宫。
像个木偶似的。
进入宫门,朱高炽忍不住回头看了眼。
熟悉的面孔都不在了。
……
大汉将军们一身的威武。
威严的皇宫。
朱高炽谨慎的跟在太监们的身后,太监们告诉他,圣人和燕王在奉天门的东角门阁楼等他。
经过内五龙桥,朱高炽有些好奇。
南京的故宫他可没有见过。
“呵呵,畏手畏脚的。”
高处。
朱元璋嘲笑道。
看着远处的小身影,和想象中的豪杰一点也不像,走三步停一步的,像个什么样子。
“炽儿有时候的确如此,更像个市井之人,不过人们夸他接地气。”朱棣笑道。
“接地气好啊。”
朱元璋感慨。
他早就已经按耐不住,想要见见这个与众不同的孙子。
一个喊出要打下他的天下的孙子。
“咱们家就是百姓出身,接地气才能受到百姓们的喜欢,繁文缛节那一套可要不得。”
朱元璋笑道:“咱就不喜欢官话,老百姓如何能听得懂,岂不是给了官员们糊弄百姓的机会。”
“所以咱一向说大白话,下旨也是如此,就是为了让老百姓都能看懂,也能听懂。”
“父皇圣明。”
朱棣拍着马屁。
朱元璋无所谓的瞅了眼远处。
“你们父子齐心啊,只有收到你的书信,他才会听,才愿意来京城。”朱元璋感叹。
朱允炆说的话虽然不好听,但现实就是如此。
朱元璋甚至考虑自己晚年凄凉的样子。
为了老朱家的家业,朱元璋并不算太在乎,自己都七十一岁了,家业如何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可心里难免有些嘀咕。
不会真落得史书上一些皇帝的结局吧。
留在史书中,成为后世人的笑谈。
“父皇。”
朱棣又要跪下。
朱元璋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一直看到朱高炽的身影进了东角门,朱元璋才说道:“你要牢记你说的话。”
“请父皇放心。”
“家给人足,斯民小康,不但是父皇对天下的期盼,同样是儿子不敢忘的家训。”
朱棣恭敬的说道。
都说朱高炽是个谨慎至极的性子,父皇又何尝不是呢。
便观父皇的一生,任何计划都是做好了万无一失的布局,谁敢小觑父皇,最后吃亏的一定是他。
朱棣可没觉得父亲老了。
相反。
朱棣希望父亲能长命百岁,看看自己做的如何,自己一定不比大哥差。
一家子都是古怪脾气。
为了证明自己,朱棣一生都在平边疆的反叛,为了稳定大明的边疆,到死的那一刻都在路上。
“圣人、王爷,燕世子来了。”
太监引进来朱高炽。
朱高炽不敢乱来,连忙上前磕头。
“孙儿拜见皇爷爷。”
“儿臣拜见父王。”
朱高炽恭敬的磕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