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哭泣在地的弟弟(2 / 2)

一名才十三四岁的少年,跑到一名老兵身后,少年的个头很矮,脑袋比较大。

他曲着腿,捧起老兵腰间的水袋,仰着头喝起来,老兵和其余的人闲聊,动也不动的,免得卫所里的娃子呛住了。

“你娃子到了北平,莫乱跑懂不。”老兵随后交代道,脸色紧张的说道,“这回去北平可不是好差事,闹不好要命。”

娃子家运道不好。

他老子年纪轻轻的就病逝了,母亲进城卖自己织的布失了踪。

有人说她自己跟人跑了,也有人说被人拐了,在某处河船上看到过她。

到底是不是无法判断,但是远处看的时候,身影是很像的,正被人抱着呢。

无论是哪种,他们这些老实巴交的卫所军户们都无能为力。

娃子是家里的老大,补了父亲的位,来到卫所当正丁,他在卫所吃百家饭的弟弟,成为了余丁。

这是苦事,可到底也让两兄弟有了口饭吃。

十三岁的少年满不在乎,他的心中对世界还充满了好奇。

终于。

他们等的人来了,官员很和气,他们乘坐漕船北上。

在开封靠近大名府一带的运河,他们的船碰到了王船,挂着燕王的旗帜,两艘船相遇而过。

“奇了怪了,难道船上坐的是燕王?”

中年官员听到耳边的疑问,脸上露出微笑,看来朝廷的同僚们胜了一筹,燕王还是不敢乱来的,对自己这回的差事更有了些信心。

……

朱高炽坐船从旅顺抵达天津,却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呆在了天津,所有人都摸不透小王爷的心思。

朱棣离开北平时,把北平的权柄留给了朱高炽,包括王府卫队。

王府卫队没有别的职能,他们负责“王”的十步之内。

天津越来越热闹。

不但有北平的支撑,还成为金州与北平的物资交流的中转站,并且又连接运河。

人们的面色白而红,和内地多数人一样,这是健康的标志,头发打成髻用网罩住,戴上各样的帽子。

虽然北平开始试着织造羊毛,而且北平有大量廉价的羊毛,但是南方的纺织品仍然是主流。

朱能大步走进朱高炽暂时居住的宅院,带来了北方的军情。

“军工联合办从熟部得知的消息,以哈刺兀海为首的敌对势力蠢蠢欲动,大有趁着王爷离开北平的时机入侵大宁开平。”

“哈刺兀海?”

朱高炽想起了这位自己亲手推动声望到无以复加的台吉。

声望就是一切。

这位北平长久宣传下来的台吉,名声大,不光北平人人闻名,草原上更是声名赫赫。

许多人认为此人能带领他们恢复往日荣光,重新征服中原。

毕竟中原的人都说此人厉害,而且此人这么久还能活的好好的,那一定是有大本事的人。

“好啊,都来吧。”朱高炽轻轻的说道。

“养了哈刺兀海这么久,不知道他拉拢了多少人,就趁他来的时机,把那些有野心的人全部消灭吧,还草原和中原一个宁静。”

朱能看着小王爷,等待他接下来的吩咐。

“伱需要多少人?”

朱高炽反问。

朱能忍不住捏起拳头,“属下未带领过大军。”朱能最后还是放弃了心中的冲动,如实的说道。

朱高炽忍不住笑了笑,“整个北平带领过大军的,只有我的父王,以前还有个颍国公傅友德,不过此人已经不在了。”

这就是北境的现状。

在最西边是老将军宋晟,此人独当一面,稳固大明西部。

那么在北边,晋王带领过大军,但是没有功劳,顶多只能说有苦劳,更不用说他以前的辅佐大将军也不在了。

唯独燕王朱棣,他是带领过大军出征,并且从来没有失败过的大元帅。

当朱棣离开了,北境除了西部的宋晟之外,就没有了率领过大军并且没有败绩的统帅。

朱高炽只能从将军里面挑选帅才。

陈亨和唐云必须留在北平,有他们二人在北平控制枪杆子,朱高炽才敢逗留在天津。

丘福要控制密云,以石匣营威慑开平和大宁。

张玉目前还不能完全放心的使用。

陈贤需要稳住燕山三卫。

房宽要留在大宁。

……

数来数去,目前最合适的人物,竟然只有眼前的朱能。

“朱能啊,你这些年的成长我看在眼里,我对你有信心,你对自己也要有信心,该担起责任的时候,不要躲避责任。”

“诺。”

朱能双手抱拳不在迟疑。

“属下只要三营新军。”

“确定?”

“确定。”朱能坚定的说道:“士兵人数多了,说不定会吓跑他们,只有人少,他们才不会犹豫,一战定乾坤。”

“好。”

朱高炽双手一拍。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果朱能会背叛自己,那就不是朱能的原因,而是自己的原因。

新军,朱高炽准备交给朱能。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打仗也是如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