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八章 倭国向上朝告状(2 / 2)

“唉。”

“报吧,那就是帮了皇太孙,得罪了燕王;不报吧,那就是帮了燕王,得罪了皇太孙。”

“早知道今日就不该来。”有官员懊悔。

“噗嗤。”

有官员忍不住笑了出来,其余人纷纷看了过去。

“以前啊,我们派人去日本呵斥日本国王,让他们管好自己国内的倭寇。”

“日本可没消停,多少沿海百姓被倭寇杀害,一直到燕王派人在金州打败了倭寇,才逐渐消停了下来。”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轮到日本受苦了。”

“虽然是好事,可如今朝廷的形势,有些话还是不要轻易说出口。”老成的官员劝诫了一番。

年轻官员的话传到别人耳朵里,岂不是是支持燕王,别人一句话就能把他发落了。

纸包不住火。

这次有这么多官员,日本使者又是专门来告状的,事情很快传了出去。

在人们的心中。

没有人同情日本。

前些年。

本国的百姓遭受了倭寇多少欺凌,那些被倭寇害死的百姓,遭受侮辱的百姓,他们的冤屈找谁来诉?

这些官员还没有忘记呢。

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件事让皇太孙一系不少人激动了起来。

燕王咬死了叶希贤作乱一事,不承认高勉之案,双方吵来吵去,几个月时间就过去了。

现在皇太孙一系要求派专臣去北平办案,要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而皇宫里还没有松口。

“圣人无疑是不希望燕王出事的,圣人的心情能理解,但是为了社稷,我们必须要在这件事上出手。”

黄子澄坚定的说道。

文华殿。

朱允炆看着先生,嘴角露出欣慰的笑容。

已经长大的朱允炆,心里是不满几位叔叔的。

他已经懂了些道理。

前番。

他向几位藩王行叔侄礼,齐泰私下里是反对的,但是黄子澄坚持行叔侄礼。

黄子澄的方针很简单。

孝。

皇太孙守着孝字。

孝就是名。

只要掌握了名,那么就有器。

合起来就是名器。

成为大势。

朱允炆不知道如何对付叔叔们,但是黄子澄的想法,让朱允炆乐意接受。

看上去简单些。

所以这些年来,朱允炆在孝字上下了苦功。

他孝的名声越传播开来,整个应天府都知道皇太孙孝顺。

放在普通人家。

这么孝顺的孙子,老人又如何不爱,更没有理解打压,与情与理都说不过去。

毕竟儒家有敬上,也有教幼。

齐泰没有说话。

他皱着眉头。

兵部左侍郎齐泰,从他的职业素养上,是无法否认燕王的。

无论是燕王派人在金州平倭寇,还是如今的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古人研究出的哲学道理。

在后世孙殿英盗掘慈禧墓之后自辩,说满清大兴文狱,网杀士人,像吕留良、戴名世这样的人,都被开棺戮尸。

他不过是按照道佛经有言,以彼之道还之彼身,对得起祖宗,对得起大汉同胞。

无论他是否真心实意,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理论,自古在民间广为流传。

黄子澄没有理会齐泰,专门去见了日本使者。

日本使者得知眼前人的身份大为高兴。

“那些海盗把我国的百姓,青壮和妇孺运去金州贩卖,老人和孩子杀死。”

“据说被运去金州的人,男的都会受阉刑,女的会被发配给无妻之人。”

“请上朝做主啊。”

日本使者卖力的哭诉。

黄子澄听到气愤不已,大声骂道:“如此之道非人哉。”

现在的日本还未服气,所以敢来告状金州。

在朝鲜之战时。

大明把日本打服气了。

在大明已经开关的时候,反而日本担忧再有本国人去骚扰大明沿海,综合种种原因考虑,最后施行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本来是清朝的东西。

明朝可没有锁国。

而且明朝中后期主动开关,后来全面放开民间贸易,可没有被谁用枪杆子逼着。

就跟元朝复起的殉葬制度,到了十六世纪,元朝末期的时候,漠南蒙古的史料中还能找到生殉的记录。

这个制度在明初时有惯性遗留,但是明前期已经废止。

中华文明早已终止了殉葬制度,很快就会矫正。

到了清朝又复起,然后被中华文明影响,放弃了他们自身渔猎民族的殉葬制度。

最后竟然变成了是清朝结束了中国的殉葬制度的言论。

日本使者看到了希望,日本一直都有关心中国。

无论是宋亡后还是明兴。

所以日本使者深知黄子澄目前的地位,能从许多官职中,清晰的判断出谁最重要。

日本使者在黄子澄面前的恭敬,让黄子澄很满意,过了一把上朝的瘾。

岂不知。

没有金州痛击倭寇的嚣张,没有金州的还击,此次的日本使者哪里会这么乖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