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无形的强大(1 / 2)

北平城里,有十二个卫所衙门。

这就是王府的底气。

但是现在变了。

一名媒婆笑呵呵的来牵线,商谈两家的婚约之事,在谈妥了诸事后,男方家大方的先给了媒婆牵线钱。

以前是没有媒婆愿意来卫所牵线的。

不光是卫所穷,危险大,百姓们不愿意与卫所结亲,除了担心女儿过得不好,也担心自家受到牵连,哪天被划成了军户。

媒婆自身也不愿意,因为军户穷,给的钱不多。

现在不同了。

北平最富裕的群体是军户。

毕竟中华重工的工人,以军户为主,民户为辅,虽然这些年开始广招民户,但是军户先富裕了几年,底蕴要多些。

媒婆自然愿意来军户家中牵线。

军户有了钱,现在出手反而要大方多了。

如果有心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年的卫所上,隔三差五就有鞭炮声,就有新婚的人家。

如今终于轮到了济阳卫。

这支当年北伐的主力,从山东来的军户们,最后留在了北平,补充了北平的人口。

时日变迁。

济阳卫成为了爹不亲娘不爱的存在。

战斗力下滑的厉害,实际上已经成为屯卫的性质,北平的精锐变成燕山三卫为核心构成的军事体系。

虽然燕山三卫有许多从济阳卫吸收的人,但改变不了济阳卫整体的现状。

一直到中华重工发展的三年后,第四年开始,济阳卫的经济水平终于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你大哥最早去工厂工作,接替你大哥去卫所服役的二哥,如今也去了工厂。”

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老汉在桌上说道。

儿媳妇们带着孩子在厨房。

今日是老三去卫所服役的第一天,老汉有重要的话要说,没人不懂事。

孩子们都乖乖的呆在厨房,这个时候跑出去吵闹,会引来大人的一顿打。

“家里的田你们三兄弟不用担心,我和你娘多吃苦,平日忙得过来,到了农忙的时节,你们请假回家帮忙。”

“爹,你放心,农忙的时候我一定回来,而且我会出钱为家里买一台耧车。”

“我也出钱买台打谷车。”

老大老二开口说道。

“你们要买,我也不阻拦,别家好多家都有了,我们家没有,容易让别人笑话。”

“但这不是最重要的,你们就算不买,家里的田老子也不会荒废,种得过来,无非多出两把子力气。”

“我要说的不是这件事,而是老三的婚事。”

“你们两个的婚事,是我操办的,我现在没钱了,田里收成高,但现在开销也高,聘礼一年高过一年,老三的婚事我操办不起,你们两个当哥哥的,一人出一部分吧。”

“爹就算不说,三弟的婚事我们当哥哥的也不会不管。”

老大看向老三,笑呵呵的说道:“来之前,你嫂子还提起过,说老三年龄大了该娶婆娘。”

老三腼腆的低下头。

“还有大姐家,我想把大姐家的孩子接到我家里。”

听到老大的话,老汉欣慰的忍不住喝起了酒。

“凭什么,那家人就是白眼狼。”老二愤愤不平的骂道,“大姐以前嫁过去,那家人嫌弃我们家,大姐多年来在婆家过得不如意,现在还要帮他们?”

老汉默默不语。

许多家里的事,他已经交给了长子,他老了,精力不如以前,能做的也就是把家里的田照顾好。

种了一辈子的地,老汉只会种地,他用种地来照顾长大后各有前程的孩子们。

老大端起酒杯,和老二碰了一杯。

“不读书不行啊。”老大笑道,“我们家不指望出个能做官的,能指的就是工厂。”

“以后的孩子长大了,不读书恐怕连工厂也进不了,只能像我们以前一样种地。”

“种地苦,种地难。”

“不看那家人,只看大姐的情分,外甥们能帮扶还是要帮扶的,成器了最好,不成器至少我们这些当舅舅的没有亏待他们。”

老二说不出话来。

他刚进入工厂,他家的大孩子就养在大哥家,靠着大哥家的便利,自家的大孩子在学校上学。

“嫂子是个好嫂子,可大哥这么做下去,只怕嫂子心里会不舒服。”老二忍不住说道。

“你小看了你嫂子呢。”

大哥得意的笑道。

“你嫂子在工厂工作,有时候比我都想得开明,要做工人家庭楷模呢。”

在不同人眼里,对家族有不同的看法。

许多人对这种抱着批判。

也有许多人赞成。

上阵父子兵,打虎亲兄弟。

有一家人因为财产反目为仇的,也有一家人相亲相爱齐心协力的,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老三,你也不能整日呆在乡里,要多出去涨涨见识。”老大转头向满了十八岁的老三说道。

老三和以往一样,大哥说什么他都点头。

“你刚入营还比较宽松,我跟你买张票,哪天北平大剧院看看戏,学习下工农兵精神。”

“记得在营里不要怕吃苦,不要怕吃亏,更不要抱怨,好好表现,当几年兵出来后,进入工厂工作。”

老三沉默寡言,只知道吃,三棍子打不出一个屁,听到大哥的话,没有一句言语,就晓得点头。

……

老三很木讷。

他就认得些字,不懂读书。

大哥说让他重新去读书,他老子不同意大哥浪费钱,他自己也不愿意和小孩子一样去读书。

在从小干活长的乡里孩子。

也不知道什么叫苦什么叫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