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地区买办商业环境,已经无法威胁国内企业时,则取消了这个贸易制度。
根本不是普通人所想的那么粗浅,甚至觉得别人的待遇高人一等。
但是后世的确给了某地区许多的福利政策。
在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前提下,某地区的投资,以及充分享受国内生产力快速发展的红利,让某地区的资本是有优势的。
那些与国外势力交锋的手段,可以说充满了暂时处于弱势一方的智慧,也具备了很神奇的故事性,让世界许多落后国家惊叹。
国内牢牢占据了上风,让输了的一方急的要掀桌子。
他们一直以来提倡并让世界接受,根源上是为了保障自身赢的玩法,他们决定不玩了。
赢得起输不起。
这些经济理论,练子宁不懂,但是他不傻,事物发展下去的好坏是看得见的。
那岂不是说发展应天府的工业,还没有开始,就要让北平先享受到红利。
只蒸汽机一项上,等于为北平中华重工挣钱。
如果只此一样,练子宁咬咬牙也就捏着鼻子接受了,可他怕的不只是这样。
北平可不光是蒸汽机便宜,许多的商品都要比其余地区便宜。
北平的农具每一样都比其余地区精良和廉价。
“北平发展工业化也才五个年头,为何差距变得这么大,难道无法追赶吗。”
练子宁感受到了罗仲恒对工业化的眼界,因此诚心请教道。
罗仲恒对于能获得工部侍郎好感的机会,以他的为人,必然不会错过。
“我们商人追求的是利益,因为只有具备了利益,投入的钱才有价值。”
“否则投资后得不到回报,那么生意也就败落。”
“但是中华重工和中华重工的体系不一样,追求的并不是利益,而是对社会资源的分配和调动。”
“在这个体系下,不但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也做到了最大规模的集中社会资源,而且又避免了许多无效动作和恶意竞争。”
练子宁还有他身边的李学颜等人,是开明的官员,知道发展工业化的厉害。
他们学习并了解过北平工业发展模式,技术报每期都被搜集回来,并从中加以学习。
因此罗仲恒对北平模式的分析,几人可以听明白。
可正因为听得明白,练子宁更加的忧心,他看到了其中的厉害,感受到力量的差距。
而无论是罗仲恒提供的应对手段,还是模仿中华重工体系,全是练子宁办不到的事情。
这种无力感,让人心神憔悴。
当然。
应天府如果开始工业化,那么生产力一定会提升的,但是提升生产力的红利中,北平会获得更多的好处,甚至能把手探入里面,控制许多的行业。
论资金规模和掌握的资源,论储备人才和商会集团,论市场经验和垄断手腕。
天下没有中华重工的对手。
以中华重工这种行政手段发展起来的怪物,对付市场经济,那是一打一个准。
朱高炽在北平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这个环境,练子宁不行。
同一个国家。
两者的矛盾核心,可以称之为指导权的争夺。
练子宁要在应天府发展工业化,就是为了引领工业化发展,压过北平模式。
这属于国家内部的竞争,和对外的竞争有本质区别,也注定了方式的不同。
简而言之,练子宁不具备掀桌子的实力,也没有制定有利自身规则的权利。
所以他求援了。
从徐州返回京城后,练子宁开始拜访齐泰,黄子澄新派人物,拜访茹瑺这些旧派人物。
北平模式在北境名气很大了,但是大明的面积很大,更多的地区信息传播速度很慢。
文字和视频的交流方式,两者带来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
可能有官员听到过,但是他们心中并没有产生波动,太多的官员没有当回事。
人们所有的想象,一定是来自于自己见到过的事物。
对新生事物的文字和口头讲解,无法让人有清楚的认知。
犹如清末民国时期。
官员们虽然知道当时西方的强大和先进,但总体上还保持了镇定,只有他们真正的去见了,才会在钢筋水泥构建的大烟囱世界中,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差距。
练子宁是重要的官员,皇太孙一系储备的未来舵手人物之一。
他的努力是有成效的。
但是一封来自北平的军情,打断了他的节奏。
“大势已去。”
练子宁把自己关在书房中,拿着友人的书信,良久后灰心的感叹道。
时也,运也。
还是人的算计。
朱高炽离开了大宁,在军士们的护卫下,回到了新气象的北平。
还差九十几张月票,明天是最后一天,拜托还有月票的书友朋友们支持下,祝书友们步步高升,生意兴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