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和许多人不一样,他祖籍是北平本地人,老家在保定府清苑县,如今在布政司当差。
受到布政使的看重,所以很多人愿意请他。
“为什么要挡你不知道吗?”旁边的人反问。
闻言,李友直闷闷不乐。
提拔他的上司,对他有知遇之恩,也明白上司的苦衷,身后有朝廷,身前有燕王府。
“居正啊,你什么都好,就是性格太直了,许多事你比谁都明白,可你非要说出来,何必呢。”
居正是李友直的字,能这么称呼他,说明几人关系不错。
“像衙门里的苏观等人,他们无疑是王府的人,你是藩台提拔起来的,有些事你可要分清楚亲疏。”
好友的几句话下来,直刺李友直的心。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就是圈子。
布政司衙门,自然也有圈子。
那名从栏杆处回来的人,放下了酒杯,嘲笑了两声:“天大地大,吃饭最大。”
“现在北平的百姓们,不但能吃饱饭,还能吃好饭,不但有新衣裳,还有新媳妇。”
“这就是大势。”
“王府的威望,在北平谁也挡不住,别说居正,就是藩台,不也在为他的政绩奔波。”
这人说话太直接了,不好听。
有人挡住了几人的争论,“喝酒,我们只喝酒叙情,别的诸事不论,谁违反了,谁就罚酒三杯。”
不表态也是表态。
不面对也是一种决定。
中华重工民籍工人转军籍工人的行为,无疑是社会上新的变化,违反了目前的制度形势。
也就是这些军籍是挂在北平都司衙门,显得不那么刺眼,可终归是不一样的。
布政司该如何做出反应,此类事没有前例。
如果是在陕西。
那么陕西布政司早就和秦王府发生了冲突,最终向朝廷弹劾。
但这里是北平。
所以布政司和王府之间的关系,不像陕西那么激烈,保持了面上的和睦。
再加上北平的变化,所有人都看得见。
王府在道义上,更加站的牢固。
道义。
很多时候没有什么用,但更多的时候,能发挥出它的作用。
北平布政司消极的应对措施,正好放纵了王府的行为,军户的增加,的确扩充了王府的实力。
从洪武二十七年开始,燕王重新获得北平兵权,至今没有说要取消燕王对北平诸卫的控制权。
这是高层政治的逻辑,和基层是不一样的。
基层的条条框框,是高层制定的,基层的工作人员,按照这些条框来做事。
而高层之间的关系,是高层的人之间的关系变化而决定。
不同的高层,就会诞生不同的政治格局。
犹如明初,因为秦王和燕王的性格区别,让两者与各地布政司的相处环境也不同,造就了陕西政治格局和北平政治格局的区别。
正是做人的道理。
做事要做人。
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出事,朱棣的历史成就,有环境因素,也有他性格因素。
做人,不是曲解成人情世故。
论做人的道理,朱高炽自认为不如朱棣,这是朱棣的长处,因此与官方的交道,朱高炽是交给了朱棣。
布政司衙门。
一张北平的舆图挂了起来,舆图前方,有好几位官员,其中布政司的两位大佬人物,颜钝和申逵都在。
“北平为二十三卫,五独立守御所,三护卫的格局,诸卫兵力可以凑出十四万上下,且各守要害,相互呼应。”
卫所的信息属于军事机密,哪怕是地方最高官员也无法过问,但是这些信息是明面上的,布政司了解这些并不算违制。
“去年,燕王府联合北平都司,奏请扩开平诸卫,这条提议被朝廷否定了。”
否定的原因,那人没有讲,但是在场的人心知肚明。
“虽然北平拓卫的提议被否,但是中华重工通过民籍工人转为军籍工人,加上今年在其余地方的扩张,可以说北平军籍人数至少涨了三成,甚至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到底是多少,只有北平都司的相关官员,和燕王府高层才掌握,我们无法得知。”
听完后。
颜钝瞅了眼申逵。
申逵捧着茶杯,眉头盯着舆图紧锁,仿佛在思考的样子,但一直不发一言。
左布政使颜钝,嘴角露出嘲笑,然后转移了视线。
真是个老狐狸。
布政司两位大佬都没有出声,屋子的气氛安静了下来,能听见人们的呼吸声。
按察司副使墨麟好笑道:“对卫所的建设,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看啊,我们索性不要议了。”
王礼瞪了眼墨麟,墨麟回给对方不以为然的眼神,不过还是闭上了嘴。
王礼沉声说道:“必须让燕王给个交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