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大基建的底气(2 / 2)

“你们是谁,找我们当家的有什么事?”

“你好,张夫人。”

一名年龄大的工人,礼貌的拱了拱手,很客气的说道:“我们是中华重工调研司的。”

两人自我介绍一番,只说要找张千户,但是没有透露要做什么。

几人说话间。

一名婆子和丫鬟,抱着一个婴儿,牵着一名孩子走了回来,好奇的看着妇人。

妇人见家里的人回来了,这才请了两人进去坐。

妇人请了邻居帮忙去跑腿,一个时辰后,在卫所衙门当班的张武赶了回来。

几人寒暄后,张武连忙引着两人去了他的书房。

张武原来是燕山右护卫的百户,后来在小王爷监管北平府时,由小王爷的调动,来到了真定卫当千户。

现在北平诸卫的变化很大。

燕山卫不少将领外派了出去,而不少外面的将领,调任到了燕山卫,这种调动很频繁。

“因为初来真定,家中简陋,还请二位海涵。”张武得知眼前两人不光是中华重工的身份,还有舍人的身份,脸上显得非常客气。

“张千户和我们不是外人,一家不说两家话,我们此次来叨扰张千户,因为张千户入了名单,邀请张千户前往密云石匣营,共同参与对新式火器的评测。”

新式火器要装备在石匣营,张武做为从燕山卫出来的将领,不光深得王爷信任,也受小王爷重视。

而张武也知道小王爷不简单。

看起来北平诸卫将领的互相调动是平常的事情,可张武看出来了,从燕山卫派出的将领赴任的地方,是对中华重工不支持,或者态度抗拒的将领。

而调入燕山卫的将领,多数被冷藏了起来,少数才是真正得到重要,对小王爷的手段,张武就很服气。

“抵达石匣营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要在那边呆几日?”张武问得很详细。

他初来真定,家里的事情顾不上,一门心思扑在卫所中,正是关键时期,不希望离开太久。

两人连忙笑着解释,“如果张千户抽不出时间,并不是一定要张千户去一趟。”

对不同的将领,他们二人的态度也不同。

张武属于根正苗红的那种,能交好就要交好,不能交好也不能轻易得罪。

“张千户这里是我们邀请的最后一站,所以时间很急,定在三日后,参与的时间,大概也是三日左右。”

张武听完后想了想。

真定府的首府,也就是后来河北的石家庄。

从真定府到密云,大概有不到八百里的路程,铁道马车长途运输时,大站会有储备的马匹用来更换,以保证马的健康和寿命。

受限于铁道环境,沿途站点的停靠,以及马匹储蓄量等因素。

现在的铁道马车速度,需要两个日夜,也就是说他还有一天的时间来安顿诸事。

张武同意了邀请,答应去密云,并提出留宿二人,二人谢过张武的好意,但是没有留下来。

两人也没用王府的堪合去驿站,而是用中华重工的名义,在真定站歇息。

他们二人需要明天一早乘坐铁道马车赶回北平,提交确认后的名单。

朱高炽带着人视察坐落于保定府的焦炭炼制五厂。

“炼制一百斤铁,只焦煤的需求要五十斤,不提北平各行对铁料需求的成倍递升,光三省铁道建设计划,用铁量高达七千万斤,也就是至少四千万斤的焦煤。”

“算上整个市场的需求,以及对明年的计划准备,焦煤的年产量,要在今年达到三千万斤。”

王本越来越像一名掌柜,至于原来的技术,此人已经转变了道路,不再是纯粹的技术人员。

对王本提出的计划,朱高炽认为是合适的。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口和面积,勉强等于一个山东加上北平,而且发展不是调控的,有很多不足之处。

那时候英国的煤炭产量在五千万斤以上。

而现在不光是北平,加上陕西和山西,以及和南方市场的合作,光一个铁道计划,和原本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有本质的区别。

大基建大工业,代表了大投入。

只有国家力量加入才能支撑起来,哪怕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英国环境,也是承担不起的。

“不光要满足焦炭的生产,焦炭炼制过程中的附属物,也要大力重视起来。”

朱高炽补充说道。

煤油煤黑等不提了,附属物氨水蒸馏后的化肥,同样是朱高炽看重的。

每炉三万斤煤炭,炼制出一万八千斤的焦煤,在生产过程中,每天可以得到七百二十斤的氨水。

五千万斤煤炼制成三千万斤焦炭的过程中,可以制造出数百万斤的氨水,对农业的作用不言而喻。

这也是朱高炽敢大踏步,推动大基建的重要底气来源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