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斗争的妥协(2 / 2)

换而言之。

五军都督府空心化,地位下降,逐渐不再以军功为唯一的升迁标准,而以荫官、特授、将普通武将任职高级都督等方式不断出现。

张敬已经看到,五军都督府日后的落寞。

作为朝廷控制地方兵权的重要衙门失去以往作用,获得好处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兵部,一个是藩王府。

所以张敬不愿意和藩王府争,因为这种行为等于和大势作对,已经置于败地,如果不是因为今日他当值,沾染了荤腥,为了避免后患,他才不会理会。

几句话说服了那官员,张敬也就不再多言,有些事不好多说,传出去容易惹祸。

世子府。

“张敬?”朱高炽念道。

“回小王爷,此人是这么说的,他会让人亲自送来,所以属下才空手回来的。”

“好,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等那吏员告退,和朱高炽商议事情的金忠,忍不住笑道:“看来此人是聪明人啊。”

朱高炽摇了摇头,忧虑道:“说不定是托词。”

“应该不会如此,这种行为,岂不是把小王爷得罪狠了,公事争议变为私仇。”

“那就好。”

张敬这个人没有什么名气,反正朱高炽没有什么印象,可能在历史中有记载,也可能没有。

但无论有没有记载,没有掀起什么水花。

不过朱高炽不会小瞧任何人。

在北平做事几年以来,所遇到的人就没有傻子,连普通老百姓都有自己的智慧,懂生存之道。

就像那名铁道工程队做杂工,后来敢拦自己的路告状,又不知怎么进去了大剧院的那寡妇,给朱高炽留下了不少的印象。

一手拉扯大两个半大小子,在各部之间混的风生水起,论坚韧的能力,朱高炽甘拜下风。

只能说机遇问题。

“想要做点事情,不容易啊。”

金忠听到朱高炽的感叹,没有觉得小王爷是无病呻吟,什么位置想要做事都难。

哪怕是圣人做事,同样也难。

“姚广孝那边已经回信了。”金忠没有接话,直接说回正题,“根据他在应天府的打探,以及他的推测,圣人的确有移民充实塞外的想法。”

“晋王那边如果出塞顺利,后期就会从内地移民屯田,朝廷已经开始布置,摸排民间情况。”

“燕王那边也是。”

闻言,朱高炽认真说道:“北平发展至今,物力充足,欠缺的是人口,这次大移民的机会,北平不应该错过。”

明朝有北方困于役,南方困于粮之说。

北方因为人口不足,加上边疆防御重任,导致人们受苦于徭役,而南方人口多,所以人们受苦于粮税。

加速从内地移民到北境,不但能加强北平的实力,还能缓解南北两者的困境。

“可是王爷不在北平。”金忠为难道。

“从两面入手,一边我们先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奏请从内地移民扩充边境卫所,送去辽东让父王上奏。”

“一边和布政司协商,让他们奏请从内地移民开垦荒地,双管齐下。”

朱高炽信心十足的说道。

这个法子,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在洪武二十五年前,移民的性质,多是政治移民,从军士角度出发,迁移内地大量民兵,增加北境的卫所。

而从洪武二十一年开始,因为官府在北境多年的治理,打下了良好的根基。

拉开了经济移民的大幕,例如那年的户部郎中刘九皋上书朱元璋,言河北等地田荒民少,建议移山东、山西百姓到河北等地垦殖。

只洪武朝,在山西一地,经由官府组织的移民,净流出了百万人口。

于是。

盛行北方十数省的大槐树移民传说就这样诞生。

而明初的北平,如果算上北平行都司,光土地面积是后世北京的两倍有余。

再加上当下北平发展的工业,带动起来的经济水平,以及蒸汽机等工具的推广,让开垦田地变得更轻易些。

而现在的北平全境,人口还未突破三百万,远远未达到土地的负荷力。

种种方面都可见移民的事情没有阻碍,朱高炽并不认为朱元璋会拒绝。

“和布政司那边,请你去接触一番,了解下他们的想法,最好能达成一致。”

“此事应该不难。”

去年北平官府与中华重工合作开垦田亩,双方都获得了好处,所以金忠有信心。

“虽然如此,该做出的态度还是要做出来的,给人面子,也是给自己面子。”

朱高炽笑道。

花花轿子众人抬,一人吃独食,肯定走不长远,只有舍得分润利益,才是长久之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