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进士科的常科,京城里也来了不少各地的学子。</P>
如今科举制形成不久,还没有秀才、举人、进士这样一层一层的考试,有资格参加京中科举的有两类人。</P>
一种是国子监、弘文馆、崇文馆这些国家高级学府结业的学生,称为“生徒”;</P>
还有不在官府学堂读书、自学成才的,向地方官府提出书面申请,经考核合格也能参加考试。</P>
如今科举将近,各地的学子也陆续赶到了。</P>
这些学子赶到京中,要先去礼部上“文解”,就是地方官府给的推荐证书。</P>
此外还要上“家状”,即由考生本人填写籍贯、家中三代的情况。</P>
在京的生徒也要到“疏名列到”,就是报到领准考证明。</P>
疏名列到这一日,七郎和相熟的同窗一起,早早穿了国子学的制服,精神奕奕地去了礼部衙门。</P>
外地来的学子看到这些神采飞扬的生徒,有的羡慕,有的高傲,有的则过来攀谈……</P>
因为每一届科举,得中的多数是国子监的生徒,外地考生得中者极少!</P>
国子监的学生们客气地和这些外地学子交谈,有的问起籍贯,还攀起老乡来。</P>
比如一个来自益州的学子就说:“你是赵全啊?久仰大名!一直想见一见益州鼎鼎有名的华阳县子,今日终于见到了!”</P>
七郎谦虚了几句。</P>
又听那学子说:“我这一次是取得益州太守的荐书进京考试的。去取荐书的时候,还遇到一位郎君,名叫刘植,他说跟赵郎君是同窗呢!他也要进京考试。我想进京后去拜会,却不知他住在哪里。”</P>
七郎吓了一跳,刘植进京了?</P>
刘植不是去了越州开创新世界了?他一声不吭跑进京来参加考试,还不见人了?</P>
七郎勉强控制住自己的表情,笑了笑:“我和刘植是同窗,也是好友。他恐怕是迟了一些,我还没见到他。”</P>
那人“哎哟”一声,“最后两天上文解了,接下来就要结款通保了,他再赶不到就来不及了。”</P>
结款通保及所居,就是要求考生三人一组相互担保,并写明在长安城的住处。</P>
这些都是要提前到礼部登记了,过期不候。</P>
七郎心思转了转,排队进去疏名列到后,向礼部的小吏打听:“可有一个益州刘植报到了?”</P>
“益州刘植?”小吏想了想,“这两天那么多人来,我也记不清。”</P>
“多谢。”七郎还是道了一句谢。</P>
取得准考证明,离开礼部之后,七郎想来想去,去了务本坊从前刘大郎租过的宅子。</P>
听说那套宅子的主人跟刘家有些亲戚关系……刘植如果偷偷进京不想告诉他们,有可能会去那里。</P>
从礼部衙门到务本坊很近,骑马很快就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