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京章的脚步有些急切,</P>
方才赵有正匆匆过来禀报母妃宣了太医,他便焦急赶回了宫,</P>
许是走的急了,胸口处有些灌风,喉咙里止不住的痒意,</P>
但他丝毫不在意,只大步往殿内走。</P>
瞧见宋京章的身影,一旁侍立的平嬷嬷连忙凑近禀报,“娘娘,雍王殿下来了。”</P>
床榻上单手捂着额头的贤妃听到声响,费力睁开双目,“章儿来了。”</P>
“母妃。”他连忙上前拉住了贤妃的手,“您感觉如何?”</P>
转头又看向身边的平嬷嬷,“太医呢?怎不见太医守着?”</P>
平嬷嬷呐呐不敢言,</P>
贤妃见他抬步要出去亲自请太医的架势,不由开口拦住,“章儿莫急,不过一些老毛病罢了,方才吴太医来瞧过了,无甚大事。”</P>
态度十分坚持,宋京章不得不收住脚步,</P>
沉默坐回床边,紧紧握着贤妃的手。</P>
平嬷嬷见此,不由心中暗叹一口气,</P>
贤妃娘娘容貌绮丽,但出身委实不高,当年仅是个浣衣局的宫女,能成为妃嫔全靠贵妃提携,</P>
这些年谨小慎微,从不妄图用计争宠,</P>
怀上三殿下后更是除了请安,不再踏出房门半步,</P>
亏得贵妃一开始便是想借肚生子,肯护着她,若不然也不会有如今的雍王殿下,</P>
可世事就是这般巧,在贤妃产下三殿下不满一个月,贵妃便有了喜,</P>
自己能生,谁还会想替旁人养儿子?</P>
好在贵妃也不是什么心肠歹毒之人,留下了娘娘和三殿下,</P>
二人虽过的不好,但也有口吃的,有一避身之所,</P>
三殿下一天天长大,皇上这才想起后宫有娘娘这号人,顾及着三殿下的脸面,这才把娘娘的位份慢慢提到贤妃,</P>
但依旧不得宠,</P>
这么些年,娘娘也谨小慎微惯了的,胆子愈发小,更是担心自己的出身会拖累到三殿下,平日里更是能低调便低调,</P>
也就是前两年,三殿下成了婚,有个出身清贵的三皇子妃照应着,才好了些,</P>
如今三殿下封了雍王,娘娘除了第一日开心,第二日就又龟缩了起来,生怕自己的出身,会被拿出来说嘴,给儿子身上抹黑。</P>
三殿下对此不是不清楚,也明里暗里说过几次了,</P>
可娘娘就仿佛听不到,一心执拗如此,殿下也无可奈何,只尽力顺着,</P>
作为贤妃身边的贴身奴婢,她十分能理解她的想法,也不免为她为人母的奉献精神所动容,</P>
可眼看着三殿下从小长到大,见他因母妃如此为他着想,却无能力改变母子处境而焦躁自责,亦是十分疼惜,</P>
平嬷嬷夹在二人中间,不知看了多少次这番沉默的场景,心中也不由为两位主子心酸。</P>
许是察觉到儿子心绪不宁,贤妃抬手拍了拍他的臂膀,</P>
“母妃的身子,母妃自己清楚,章儿你不必太过担忧,倒是你,虽然顾着差事,但也要注意身子,莫太过劳累了。”</P>
“母妃放心,儿子省得。”宋京章牵动嘴角,尽力不去想其他,</P>
“唉,昨日去请安,听淑妃报喜,老五家侧妃生了个皇孙,算起来,已经有三子一女了,你比老五年纪还要大上三岁,如今后院却只有一个侍妾有孕。”</P>
“儿子成婚才不到两年,况且子嗣一事又哪里说的准,母妃何必这般着急,只要您养好身子,还愁抱不上孙儿吗?”</P>
“怕只怕儿子日后子嗣太多,都围着您欢闹,您还吃不消呢!”</P>
贤妃想象到那副场景,嘴角不由自主的微微上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