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原来是范仲淹(1 / 2)

话说朱悦其名,本来是进士及第用的名字。

当时他母亲改嫁,自然随继父改姓了朱。

但之后便又改回了本姓,所以寻常人并不知道朱悦这个名字。

那么此人到底是谁呢?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

此人便是被后世称为范文正公的范仲淹。

大概连他本人也不会想到,就因为柴揆的抖机灵偶然提起,自己会被赵祯发现其在苏州的治水功绩而提前结束下放回京。

自那次赵祯与柴揆盘点帝王至今已有十数日,短短的时间里,范仲淹累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事。

现如今已经是正二品大员,身为开封府的实际掌权人,范仲淹在走马上任的当天便开始身体力行的实地考察京城各处。

范仲淹其人因参知政事晏殊的赏识而发迹,却也因为自己的直言敢谏而屡次被贬。

赵祯成年后,曾准备率百官为刘太后祝寿,范仲淹一谏仁宗此举不合礼法,二谏太后立即还政于帝。

范仲淹虽因此被贬,却也给赵祯留下了深刻印象。

景祐党争,范仲淹因为力挺郭皇后被吕夷简及其朋党排挤,从京城被再度下放依然是因为直言敢谏。

柴揆为赵祯描述了波澜壮阔的画卷,还有随口提起“范仲淹”其名,使赵祯想起了他的文武全才。

正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时年四十又七的范仲淹经历三起三落后再次回到东京城很大程度上竟是因为柴揆的一句戏言。

人生有的时候就是这样难以预料。

作为首都最高行政长官的开封府尹自真宗继位之时便长期空缺,因此整个开封府现在属这个权知开封府事最大。

不过这个开封府的副职实际上是宰相吕夷简一手促成的,不要以为他是转了性子要提拔范仲淹。

对于他,吕夷简自始至终是极为讨厌的。

眼见他平地起高楼,吕夷简内心也很慌,这个人不仅年富力强,最重要的是他算是吕夷简最具威胁的政敌。

赵祯对吕夷简的进言很是惊讶,由他提出将范仲淹连升三级简直匪夷所思。

毕竟刚进京时,赵祯只给他安排了一个判国子监事。

赵祯自是不知道吕夷简内心的小九九,还以为他俩握手言和,深感欣慰。

殊不知,京官儿们都知道,这个权知开封府事可不是个好差事。

日常案件,堆积如山,又是天子脚下,王公贵族多如牛毛,稍不注意就会牵涉出皇亲国戚。

秉公执法,得罪王侯将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会遭百姓唾骂。

稍有不慎卷入权力漩涡,很有可能锒铛入狱。

这个位置,没有魄力的干不了,有魄力没能力的也干不了;没势力的干不了,势力太大的看不上。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便是其鸡肋属性。

这便是吕夷简推荐他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多如牛毛的日常杂务把他套住,别跟自己作对。

其二嘛,只要范仲淹不做言官,不做台谏,他再出来乱说话,吕夷简就有办法整死他!

初到开封府的衙门口,范仲淹一没有处理政务,二没有审理卷宗,而是深入这东京城的大街小巷,深入市井街头去体察民情。

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他有了一套自己的工作方法,他相信为官者一定要清楚百姓的所思所想,才能有效率的处理问题。

初来乍到,这个方向便是他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