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献礼(2 / 2)

救岳飞建强宋 斩孽缘 1253 字 11个月前

“父皇,孩儿最近思考,怎么收复幽云十六州,思来想去,得以计划,请父皇和众大臣讨论。”</P>

赵涛说完,</P>

鬼使神差的从怀中掏出了奏章。</P>

皇帝身边的太监赶忙接过来,递给了皇上。</P>

皇上打开奏章,</P>

引入眼帘的是“文修武事,兴办军校。”</P>

宋太祖赵匡胤建国,通过三件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P>

所以知道“兵”之危害。开始了一系列的重文轻武。</P>

以至于现在宋朝在对外战场上屡战屡败。</P>

赵涛知道,重文轻武,这是宋朝的弊端,但是这个弊端,不是谁都能碰的,儒学已经形成。</P>

朝堂上以文章取士。</P>

以儒学成团。</P>

利益团体大到皇亲国戚,小到平明百姓,儒学渗透到每个角落。</P>

现在如果赵涛贸然改革,提高武人地位,就算他是皇子,也会被文人啃噬的渣都不剩。</P>

然而赵涛才不会那么傻。</P>

自古文武两派不和,文官看不起武人的粗鲁,武人看不起文官的酸气。</P>

他以文修武事。</P>

赵涛不触犯文官和武官的利益和地位大前提下,让京城的所有人有血性。</P>

具体的操作大体内容:</P>

鸿学大儒担任名誉校长。例如,门生普天下的,李纲,蔡京等等,</P>

教课的是领兵打仗的将领:宗泽,杨业,等等</P>

学生都是各家门生和子弟。</P>

新设部门,没有任何实权的。例如后世的军校。</P>

不会产生竞争权力,而都想安插自己的人去掌管。</P>

这样也开拓了另一种入朝为官的门路。不用天天学习“知乎者也”了</P>

奏章上面还富有煽动性的。办成这件事的好处。</P>

什么收复幽云,开疆拓土,</P>

名留千古,</P>

后世歌颂,造福后代。…..</P>

宋徽宗仅仅看了一遍,一直沉迷画画他,也被这份计划书,深深的打动。</P>

甚至后面煽动性的好处,也让他热血沸腾。</P>

谁不想,名垂千古。就算是奸臣,他也想名垂千古,也不想遗臭万年。</P>

赵涛的这个计划,对于朝堂上的官员,可不是一块糖的诱惑那么简单,而是一个吃不完的大大的馅饼。</P>

如果有一个人才,能开疆扩土,收复失地。</P>

后世会写到,所有的教官和校长,都可以认为自己教的。也自豪的说,那是我的学生。</P>

宋徽宗看了又看。</P>

然后把赵涛的奏章传下去,让几个重臣来看。</P>

建立军校的这样的事情,武官力挺,文官不可能拒绝的,两头堵的策略,赵涛也是想了一夜。</P>

传阅完毕,</P>

文武百官看赵涛的眼色都变了。</P>

能站在权力最高的殿堂中,那个人也不是庸人。</P>

他们明白这个东西,如果能完全的执行下去。</P>

文人能掌握武事,武人也能在文人中立足。文武两派都能让自己利益扩大。</P>

这样一来,国家有用人才会很多,军队力量将呈几何倍的增加。</P>

赵涛心想,这是阳谋,你们文武两派都弄自己的小九九,如果就这样办上几期的学员,那有文官武官之说,都同化了。</P>

不过他们会以几期几期学员为团体。</P>

不过,到时候,他们都是我的兵。</P>

赵涛会心一笑,名誉校长你们随便争,我可是执行校长。</P>

奏章里赵涛并没有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