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有远见的将领开始考虑归顺大唐。</P>
他们明白,归顺大唐是唯一的出路,不仅可以避免无谓的战斗和损失,还能保持临邑国的领土完整和民众的安全。</P>
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归顺大唐的可能好处,比如得到大唐的支持和资源,改善百姓的生活,提升国家的地位和影响力。</P>
这些将领开始与李玄接触,表达归顺的意愿。</P>
他们承诺会遵守大唐的法令,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同时也会为大唐的发展做出贡献。</P>
李玄对这些将领表示欢迎,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安置。</P>
随着越来越多的军营归顺大唐,临邑国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P>
民众也开始逐渐接受这个变化,对大唐的统治充满期待和信心。</P>
李玄也深知,要让临邑国真正融入大唐,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P>
但他有信心,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这个目标一定会实现。</P>
而就在李玄以雷霆手段平定了临邑国,确立了大唐在该地区的统治的同时,扶南国内的局势却开始出现了微妙的动荡。</P>
军民之中,暗流涌动,一股不安定的情绪在悄然蔓延。</P>
扶南国,作为大唐的邻邦,曾经联合临邑国入侵过大唐。</P>
之前李玄率军攻打临邑国的时候,派出过使者,希望扶南国出兵支援。</P>
扶南国却口头答应了出兵,但是按兵不动。</P>
他们的国王听了一些谋臣的建议,最初目的是想让大唐和临邑之间鹬蚌相争渔翁得利。</P>
却眼睁睁的看着临邑国被灭掉。</P>
然而,随着李玄在临邑国的胜利,扶南国内的一部分军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处境和未来。</P>
他们万万没想到临邑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被唐军灭掉,成为大唐的一份子。</P>
他们中有些人对于大唐统治临邑国抱有疑虑,担心大唐不会放过扶南国,很快就会大军压境。</P>
而有些人则是出于野心和权力的追求,准备与大唐对抗到底。</P>
此时,扶南国的宫殿之中,一片肃穆。</P>
国王端坐在高台之上,目光严肃,身旁的文臣武将们则是一脸凝重。</P>
“诸位,如今唐军已经占领临邑国,这是对我们扶南国的威胁。”</P>
国王的声音在宫殿中回荡,清晰而坚定。</P>
“我们必须做好应对之策,以防备唐军的下一步行动。”</P>
一个穿着锦袍的重臣首先出列,他是国家的智囊,负责制定策略。</P>
“大王,依臣之见,我们应该立即加强边境的防线。</P>
唐军既然已经拿下临邑国,必定会转而进攻我们。</P>
我们应该在各个关口增派兵力,严密看守,以免唐军偷袭。”</P>
紧接着,一个高大威猛的武将也出列请缨:“大王,末将认为应该主动出击。</P>
我们可以在唐军进攻之前,派出精锐部队深入敌后,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P>
这时,另一个穿着官服的重臣也站了出来:“大王,依臣之见,我们应该更加注重防御。</P>
唐军既然已经攻下临邑国,必定会吸取经验,更加狡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