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3 章 十赋鸣天下(2 / 2)

正月这便要过完了。

江洛给林如海写信,结尾仍是与前面几次类似的话

“我与昭昭一切安好,你更需努力加餐饭,不许作坏了我养好的身体”

江洛在二月初上呈宫中,与公文一同寄出的信,身在松原的林如海和黛玉于二月中旬收到。

边关积雪未化。

战事已经僵持两月。大齐不能再向前攻下一城,罗刹的反击也不能让大齐后退一寸。

罗刹不敢退兵,大齐亦不能退。

亲身查验过京中新运来的军粮、衣被、兵器,又检视一回军纪,便已在黄昏。林如海回至官邸,便见长女已经等候在内,手中拿着两封信,还没拆开,只正把信封放在眼前看了又看。

见父亲回来了,林黛玉忙迎过来,笑说“爹爹再不回来,我就先拆信了快来看”

她只穿着石墨色的银鼠袍,脚下踩青缎羊皮靴,梳四方髻,没戴冠,只以头巾扎束,横戴一根木簪,全身皆是当世男子装扮。

若江洛也在此处,会发现她行动起来已经不见了当世闺中柔婉之意,竟浑似一位少年公子了。

父女两人分信各自拆看。林如海先看最后一句,不由笑了。

两人手中的信皆有十几页,林黛玉快速扫完自己的,便眼巴巴等着父亲看完,把她能看的也给她看看。

林如海仔细挑选了五页信,和女儿交换。

两人很快又各自看完。

林黛玉指着太太给父亲写的最后一句,正要开口,门外有亲卫禀报“督军,柳指挥到了。”

林如海便且把信交给女儿,命“让他进来。”

正四品指挥佥事柳湘莲恭敬迈入厅中。

督军大人的正堂自是一如以往朴素厚重,无一点富丽装饰。柳湘莲虽低着头,余光却瞥见屋内还有林大姑娘在。

见林大姑娘手中还拿着些信他又不由多看了一瞬,才行礼道“末将检视丰林、长庆、北江三城归来,此为各处记录,大人请看。”

林如海接过了他手中条陈,目光却不由也向自己女儿手中的信上一瞥。

“你辛苦了,”林如海道,“且回去歇息,我看过后自会唤你。”

“是”柳湘莲退后数步,恭敬退出。

林黛玉行至父亲身边,笑道“上月我便想问了柳指挥年少有功,不畏生死于寒冬之中勇夺北江城,为何爹爹对他总是比对旁人冷淡爹爹一向爱才,难道是他有何失当之处”

林如海沉默片时,笑道“我何曾对他冷淡不过是看他年轻有功,怕他气盛得意,误了自己,所以严厉些。”

林黛玉却觉得父亲的解释并非实话。

虽然并不明显,但她从未见过父亲对其余下属区别对待,父亲又不说真话,令她心中着实好奇。

把信交还父亲,她在一旁松木椅子上坐下,思索一时,又回想柳指挥方才进来时的情态、动作

她低头看自己手中的信。

“太太”

林黛玉回忆从前“柳指挥啊我想起来了”

林如海闭口不言。

林黛玉忙看父亲“五年前我十岁那年,我们和太太去秦家赴宴,邹淑人请的戏班子里有一位唱小旦的,正是姓柳。后来太太请沈夫人和刘夫人来家,也请了他来唱,谁知他祖上和刘夫人娘家是世交,便得了刘夫人的举荐信,正投了平东军中”

当年她还小,看柳指挥时离得又远,他也才十几岁,和

如今相比,容貌虽未曾大改,周身气度和行动姿态却全然不同了,所以她到今日想起太太,才想起来他是何人

她向父亲确认“那一位,想必就是如今的柳指挥”

林如海不好否认,只得说正是他。℅℅”

林黛玉看着父亲。

林如海叹出一声,默默伸手挡住自己的脸。

这下,林黛玉心中最后一丝不确定也消失了。

她张口,说话难免有些磕绊“爹爹是爹爹是”

堂中还有几个近身服侍的人,林黛玉便来至父亲身侧,低声问“爹爹难道是,在吃柳指挥的醋吗”

林如海一声不吭,装没听见。

林黛玉便想笑,也忍不住笑了“这是吃的哪门子醋太太与他不过两面之缘,这些年过去了,还或许连他姓甚名谁模样如何都忘了”

林如海只顾低头看条陈。

林黛玉小声笑了一会,又说“何况柳指挥虽是青年英才,与爹爹又不能相较”

林如海“还不住口这也是你好议论的”

可他的语气着实不甚严厉。

林黛玉听了,不但一点不怕,还顺着“爹爹前面都装听不见,只对这句有反应”往下想,想到“只有一样柳指挥比爹爹那就是”

犹豫一瞬,她说出口“比爹爹,年轻”

林如海抬起头,看女儿。

“时辰差不多了,”他面色未改,平静道,“你回去用饭,还是在这用”

“自然是在这一起用”林黛玉笑道。

她命人摆饭,却见爹爹又要先看完条陈再吃饭,那时饭就冷了,又吃不多少,心中一转,便想出一计,笑道“爹爹既知柳指挥年轻,怎么不知妥善保养爹爹本便与太太相差许多年华,再如此下去,待得胜回家,就不怕真和太太是两辈的人了”

林如海放下了条陈。

他说“先用饭吧。”

这日的晚饭,林如海比前一日多用了一倍的量。

松原的回信在三月初到。

这次林如海的信竟和黛玉的差不多厚,都有半寸。江洛没忍住好奇,先拆了林如海的看。

他的正经信还是不多,只有四页。余下半寸厚,都是黛玉在边关数月,亲历战争亲处战局,做出的诗赋。

江洛又把林如海的正经信放在一边,先看黛玉的十首诗、十首词和十篇赋。

读这三十篇诗赋,她只用了一个时辰。

但再回看品味数次,却从午饭后直到华灯初上,当用晚饭,她才不舍放下。

文法清隽,简练含蓄,辞采华美,句句用典,叙事节奏分明,记叙松原之战的初始、经过和现状,赞颂大齐将士守疆卫土的坚决勇气和勇悍精神,精绘军中威武面貌,历数诸人功绩突出者单独有诗记述赞美,又描写大齐东北疆土的秀美风光,还细述夺回三城后边境百姓

对天恩的感念,以及罗刹军民对大齐之威的恐惧

简直是一部战争记叙史诗

江洛连夜亲手誊抄一份,又令正院丫鬟誊抄出六份,第二日一早,便亲去面圣,将这份文章呈上。

这般清新自然赞颂功绩的文章,哪一位掌权之人能拒绝或许黛玉的机缘就在此处叫她去军中果然没错

皇帝当场阅遍,果然大喜

他命“速将这些诗赋刻印出来,集合成册,发与百官”又笑令江洛“师母回家,也请快命书斋刻印此书售卖,别叫师妹的才华埋没了才是。”

江洛心中安定,一礼领命“是”

她一早已命云舒斋掌柜提前到林府等候,只待从皇帝这里听到准话,不与林家争利,回去便命刻印售卖。

有皇帝亲自推动,不出三日,全京皆在抄写传阅“山青君”的诗词文章。

又四五日,甚至隐隐有了“京城纸贵”之态。

送走前来恭贺的沈自安等人,江洛才慢悠悠开始给林如海回信。

她先写皇帝的态度和京中对黛玉文章的评价赞颂、吹捧和批评、贬低皆照实写,又写过她和昭昭,最后才看着他上次信中最末一句笑,提笔半日未落,却笑得墨汁飞出一滴。

他写

“只恐边关风霜,人见沧桑,不如少年人多矣。”

她回

“恰今岁又逢秋闱,若你迟迟不归,新科举子之姿容,的确只我一人可赏了。”

他都不怕这样的话被皇帝看见她还怕什么

四月初。

山青君之十赋、十诗、十词,已随邸报远传天下。

林如海回信中写

“或请夫人亲自来观,我果真已沧桑否”

早朝上。

皇帝望着百官,问道“罗刹意欲和谈,你等如何看”

含元殿内私语商议之声渐起。

江洛手持牙笏,端然而立。

明全与温驸马互换几个眼神,又皆看江少卿。

若真要和谈,必不可能使罗刹人来京,鸿胪寺大约要出一人为使。

边关苦远。明全年老,温驸马不愿吃苦,只是江少卿家中尚有幼女

林二姑娘年初方能开口,又是江少卿唯一亲生的孩子,她如何舍得

明全与温少卿各有权衡间,户部尚书、礼部尚书、兵部左侍郎等已先后出列,言失地俱已收复,还新攻下数十万里密林沃土,战事四个月余僵持无进展,钱粮消耗甚众,罗刹余地苦寒,即便全然攻下,亦不能开垦耕种繁育人口云云的确可以和谈。

皇帝便道“既谈,朝中需派一位精通罗刹之语,深明罗刹内政的钦差为使诸位爱卿,谁人愿往”

殿内静下一瞬。

诸臣的目光不由投向鸿胪寺众人所在之处,投向江少卿。

江少卿一女子,虽说三年来历有功绩,堪为朝臣,可终究身为母亲,能否舍下幼女远行,为国效力呢

若不能,这鸿胪寺两少卿之位,竟只有一人可以出得远差

明全与温驸马又对视一眼。

两人恐江少卿被裹挟无奈,被迫远行,皆想出列自荐,只是难免还有犹豫。

江少卿却已目光灼灼,信步走出列外。

“陛下。”

她恭谨一礼,抬首端笑,语气坚定。

“臣愿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