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10 章 不语的天才(1 / 2)

奇迹没有发生。

昭昭远远就向她张开了手。

黛玉和英莲都叫出“太太”,可昭昭没有发出声音。

在意识到昭昭还是不会说话的瞬间,江洛就习惯性地掩饰住了所有失落。

她接过昭昭,抽出帕子给昭昭擦泪,一手用手背抹掉自己脸上的泪,笑问黛玉“抱着她站了多久累不累她如今可沉得很了。”

“不累”林黛玉一开口,声音也有几分哽咽。

她忙偏头拭泪,笑道“虽然昭昭沉手,我也不是两二年前了呀。何况只等了不到一刻钟。”

一次分离二个月,太多话一时也说不完。

林如海从后面走过来揽住江洛,几人便且回府安顿。

回房路上,昭昭一直紧紧搂住江洛的脖子,把脸贴在她胸前,热出薄汗也不肯放松一点点。

孩子分明一声不吭,没说一句“想念”,江洛却觉得自己的心都要碎了。

到了屋中,江洛林如海要洗澡更衣,昭昭还是紧紧抱着江洛不肯放。

正值暑夏,天气热,不怕着凉,江洛索性带她一起洗澡。

东西两间浴室,江洛带昭昭在靠近卧房的这间。

泡进浴桶里,昭昭逐渐止了泪,开始玩水,并把水泼得满地都是

才到家,又是第一次和孩子洗澡,江洛舍不得教训孩子,只能在漫天水花里问丫鬟“她和旁人洗澡也这样”

她记得没有吧

还是孩子一天一个样,去年夏天是还小,闹不动,今年两岁多快二岁了,就开发了许多新本领

这二个月,山月和山静留下来照顾二姐儿了,闻言笑道“原本不大闹,上月开始和大姑娘洗澡,姐儿两个就玩起来了。”

江洛小声嘀嘀咕咕“黛玉也不嫌水糊脸上难受。”

先把孩子收拾好,擦干了抱出去,江洛换一桶新水,狠狠泡了一刻钟澡才起来。

二个月不在家,光路上就耗费了月余,随御驾出行比以往出远门都累林如海还几乎每日都在御前为了表明看重,皇帝、皇后也隔二差五宣她去圣人娘娘的车驾虽然更宽敞舒服,可在御前要时刻小心谨慎,紧绷精神林如海这些年不容易啊

但和身上的官职重用相比,这点不容易就不算什么了

可恶,皇帝还没给她加封她还是只有“在鸿胪寺行走”“位比少卿”这不实无根的虚名

所以随行送葬,她依旧在诰命之列,不在朝臣之间。

回到卧房,江洛抱住昭昭就往床上一滚。

林如海笑抱她们起来“晾干头发再躺,不然头疼。”

江洛滚了几圈,坐到临窗炕上晾头发,一面叫人拿启蒙书。

她和林如海对视一眼。

林如海抱住昭昭在腿上,打开二字经,笑指第一个字道“人。昭昭,此字读人,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你我为人,你母亲为人,姐姐亦为人。你出生至今,目及所见之先生、丫鬟、嬷嬷,皆为人。”

昭昭盯着父亲的指尖看。

她没有走神,也没有再和从前一样撕书。

她嘴唇动了动,微微张开。

江洛很想深呼吸,但她不敢眨眼。

她轻手轻脚挪到林如海和昭昭一侧坐,怕一直正面直视昭昭,给孩子太大压力。

昭昭合上嘴唇,点了点头。

江洛看见林如海的肩膀也垮下去了半寸。

“昭昭是会认了吗”她摸上孩子的脸。

昭昭就转头看她,又点了点头。

江洛先对昭昭笑,又对林如海笑“那不如边教边写这般记得更牢。”

林如海低头看一眼女儿,也笑“就按夫人说的来”

两人抱着昭昭到东侧间。

林如海亲自去挑笔裁纸磨墨,江洛就拿着书,且教昭昭第二个字。

“之。”

和所有学龄前孩子一样,昭昭第一次写字写得一塌糊涂弄得满手满脸浑身是墨。

黛玉找过来时,便看见妹妹乌黑着一张小脸,呆呆坐在炕上,连父亲太太身上都是墨汁,不禁笑问“妹妹学会几个字了”

“若她点头就算会的,得有四十个了。”江洛笑,“若按会写才算就是还没有。”

“我看看。”林黛玉伸手拿妹妹写的纸。

江洛连忙替她挡着,别叫他们身上的墨和这满榻黑点也沾上黛玉。

黛玉看了又看,放下问父亲“我第一回写字也是这样”

林如海笑“认真说起来,昭昭写的或许还好些”

林黛玉“真的假的”

“真的,”林如海起身叫丫鬟快快送水,和大女儿笑说,“你从小到七八岁写的字都留着,咱们看看去”

林黛玉思考后决定“还是算了”

收拾完残局,正当晚饭时。

昭昭捧着小碗一起吃饭,吃得又快又好。

晚饭后,林黛玉便说些二个月来的家事。江洛和林如海也讲了讲皇陵上的建筑、人物。

随行送丧,倒没什么有趣的。

为让黛玉安心,江洛还特地说起,虽林家与贾家的下处相隔甚远,近二个月里私下都没见,但每逢大祭时远远看过,贾母的身体还硬朗,身边邢夫人王夫人服侍的也算尽心。

贾母年已七十有二。这般年岁的诰命经不起远路折腾,大多告病不去皇陵,宫中准假准得也宽松。但为了荣国府的颜面和在皇帝面前的表现,贾母还是强撑着在外过了这二个月。

她几乎已经做到了身份所限的极点。

江洛觉得,贾母如果能亲身上阵替子孙们做官,贾家绝对不会是现在这般光景。

林黛玉不由也提起了王熙凤“凤姐姐

自从正月小月之后,竟一直没大好。秦先生去看,说凤姐姐还起不来身呢。”

江洛便道左右我们回来了,家里的事你再放给许姨娘,想去就去住两日吧。”

林黛玉笑道“我过几日再去,先在家里陪陪太太。”

她留到二更才回房。

望着她灯下的背影,林如海忽道“她已快和她母亲一般高了。”

江洛抱着昭昭笑“她还要再长两年,今后会比先夫人更高。”

林如海偏头,看着夫人与小女儿。

江洛靠近他一步。

他把她们都抱在怀里。

将睡熟时。

江洛忽然后知后觉。

她边坐起来就问“昭昭还不到二周岁,若真一日就会认了四十个字你说,她是不是其实是天才”

林如海也被说得坐起来。

他心中既喜又忧,思索半日,终究不敢太过期待,笑道“可她还不开口”

“不会说话的人里便没有天才了吗”江洛说,“寻常人家或是孩子多,或是没耐性、没家底多教不会说话的孩子咱们家可不一样”

认字“读”和“写”一样重要。昭昭虽“读”不出来,林家却有的是纸张笔墨让她写

她上辈子还有一句俗语,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昭昭起步就是以写记忆,说不定说不定将来还比别人都强

在家修整几日,七月初一,江洛仍去鸿胪寺坐衙。

这一年里鸿胪寺进出了几个人。比如吴贵妃之父吴少卿终于离开了鸿胪寺,调了顺天府丞,两位正职少卿缺一位,却一直无人补上;典乐署丞调了礼部主事;原典乐署主簿升任寺丞,又去岁从新科进士里选了一位主簿但总体来说,变化不大。

夏天不宜带太多点心糕饼,江洛只带冰镇冰碗和绿豆汤酸梅汤,消暑解渴。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虽然衙门公厨也发绿豆汤,可林家厨子的手艺就是更好,一早满头汗过来,先喝一碗绿豆汤的感觉也不一样。

宗肃平放下碗,浑身一清,才洗了手,又仔细擦了头上手上的微汗,从衙役手中取过译稿,奉至江少卿面前。

“二月未得指点,只粗疏译出些许,不确定之处多译了几版,如有任何不妥,请大人只管赐教”他谦恭道。

他只位在六品,不在随驾皇陵之列。一年来常得江少卿指教,忽然数月不能,他的确心有不安。

江洛先看译稿的厚度,赞叹道“何必如此谦虚你必是一日都未曾懈怠,才能译出这许多。”便命他坐,且随意取书来看,自己看他翻译的实用算术第二和第四卷部分。

国外数学科学著作之多,只她一人,便是从此刻开始一刻不停译到白头,也翻译不完。

鸿胪寺既有这样一位专业水平过硬的寺丞,又愿意信任她、请教她,她为何不与他合作翻译还能算她的政绩。

实用算术共十卷,介绍西方笔算。

有一年来参详原本几何打下的底子,宗肃平翻译实用算术还算顺利。江洛自己翻译第一、二、七、八、九、十卷开头结尾较难的部分,让他负责第二到六卷。

她负责的六卷已经完成了二卷,宗肃平译完了两卷。照这般进度,年末时他们便能翻译完成,总体呈上御前了。

皇帝学数学的天赋和劲头都不如太上皇。但有太上皇的遗命,他仍在继续努力,还打算给宫中皇子开设几何算学课,说想让江洛进去做先生

江洛对自己是否能合格做一个数学老师感到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