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将售(2 / 2)

临夏 吃红薯不 2107 字 4个月前

也不知是城中大族因为捐献挨宰一刀,不甘心,还是城中粮商放出的消息,说‘近临州府的粮价飙升,已超过淮安三五成’、‘江淮之地粮食紧缺,蒲知府派出采买粮食船队无功而返’……

这般小道消息开始传播,已在小范围引发恐慌,可预见的,若是任由传播开来,不出一两日,城中粮价必将再次陷入疯狂,官府严阵以待,蒲知府更是连夜将方临请去。

次日,轩墨斋宣布消息,《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一齐开售,并会将一成利润捐献救济灾民,打出宣传语‘每买一本书,就会有多一碗粥救济灾民’。

得益于《三国演义》前两部的巨大名声,又有官府有意推波助澜,此消息当天上午就轰传全城,瞬间盖过那些小道消息,成为淮安府城无可争议的唯一焦点。

尤其是轩墨斋主店、两个分店开启预售,当天三个铺子全部爆满,预定的客人都挤到了店外。

只能说,哪怕在灾年,有钱人也没受到太大影响,仍是富得流油,或者说,当下时代精神需求匮乏,一本好书真的会有许多人为之花钱。

百姓看到这些,瞬间感觉好嘛,城中有钱人还在抢不能吃、不能喝的书,说明没什么大事,心一下子就安定下来了。

不仅如此,整个淮安府城还非常违逆常识地,在灾后隐隐有着经济繁荣之势。

许多书迷因为《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这么快出来,非常高兴,并且,看书还能救济灾民,获得道德上的满足,简直是双倍高兴,极为舍得掏腰包。

同时,《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即将发售,带动第一部、第二部又跟着有了热度,在酒楼、茶馆再度兴盛了起来,挽救了惨淡的生意,让茶馆酒楼掌柜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对方临感激得无以复加。

再就是,方临将一成利润捐出,如此高义,声望在城中拔升一截。

当府城百姓注意力从灾情,转移到了《三国演义》第三部、第四部上,官府上下大大松了口气。

……

等府城局势稳定,这日,蒲知府请方临吃饭。

蒲知府感慨道“方临你真智谋之士也,平抑粮价、筹措捐款、稳定人心,都是按你所料发展,尤其是前两日舆情,力挽狂澜……我代城中百姓谢过你了。”

“大人过誉,我不过动动嘴,落到实处还是大人、府衙上下官员,实不敢居功。”

“方临你啊,真是太过谦虚了,真不像是一个少年。”

说话间蒲妻上菜,烧鸡、醋溜鱼、白斩鸭……八菜一汤。

蒲知府看着这些,蹙起眉头道“大灾之年,过了。”

他不由想到前两日,去视察城外,看到灾民面黄肌瘦,再看看眼前的大鱼大肉,实在是食不甘味。

蒲妻本来高高兴兴,做了好饭好菜,看到蒲知府如此脸色,低着头下去了。

没一会儿,老太太过来指着蒲知府鼻子骂“小方好不容易来一次,做一顿好饭怎么了?咱家如今也不缺钱,有小方的书肆分红,干干净净的钱,就不能花了?什么,做的太多,浪费?一顿吃不了,就两顿、三顿,剩菜不都进了肚子,有什么浪费的?”

的确就如她说的,方临常来坐坐,因为书肆分红,也因为了解方临的秉性,蒲家人都对方临印象极佳,才有这些好饭好菜,平时倒也不会如此稍显奢侈。

面对老娘的训斥,蒲知府唯唯诺诺,半句不敢反驳,等老太太过去了,才掩面尴尬道“让方临你见笑了。”

“何出此言?大人之勤俭,乃是淮安百姓之福。不过话又说回来,以大人为淮安百姓所做之事,又是花的自家干净的钱,亦是不浪费,一顿好饭似也无可厚非。”

这是方临的真实想法,公正廉洁,也不意味着好官就要顿顿吃糠咽菜吧?

“一顿好饭好菜无可厚非,只怕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蒲知府说着,目光微凝“就如咱们城中,就有坏人啊!平时试探、考验我也就罢了,前两日的消息,‘近邻州府粮价飙升,超过淮安三五成’、‘采买粮食无功而返’,传播这些,用心何其歹毒也!”

方临听着这话,想起曾经见到的七夕诗会上城中城中大族对蒲知府的围猎,想起前些日子,城中突然出现舆情“大人,可抓住幕后之人?”

“那些人滑不溜秋的很,一有风吹草动,一看事不可为,立刻壁虎断尾……最终只抓了些小喽啰,不过想想也知道,这事无非就是城中那几家。”

蒲知府冷笑道“城中五大家族,范家、谷家、马家、邵家、段家。谷家船队将生意做到海外,运送丝绸、茶叶、瓷器等出去,回来时常常在吕宋采买便宜粮食压仓;马、邵、段三家,田地不少,多有囤粮;范家嫌疑稍小些。”

“谷家、马家、邵家、段家。”方临微微点头,知道这些也都是自己开办厂坊的对手。

‘虽说谷家正因为诡田案,处于收缩状态,但未必会袖手旁观,看着我崛起。马家、邵家、段家同样如此,固然有严重的小农意识,重视土地,这次灾后,大概率会去兼并土地,但等过后,恐怕也会与我为难。’

这也不是他们针对方临,而是做生意就是这样,你多吃一口,我就要少赚一点,五大家族之间也会斗起来,你给我挖坑,我给你埋雷……

‘不过都有着背景,都是体面人,至少手段不会太过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方临知道,谷、马、邵、段四家如今各有负担,已然是阻力最小的时候了,若是这一关都过不去,那这生意还是不要做了。

“对了,方临伱说的番薯,我已考察确认,上书奏于陛下,等将来推广,必然大大利国利民。”

蒲知府倒了酒,起身敬了方临一杯“于公,番薯若是种植,必活人无数;于私,这是政绩,我参与其中,也少不得青史留名,这杯酒我敬你!”

“大人言重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只是做些本分之事罢了。”

方临与蒲知府碰杯,一饮而尽,想到此时,自己书稿、信恐怕已然到了京师,不知会搅动怎样的风云。

……

(本章完)

inf。in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