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冰冷的现实(1 / 2)

这世界危在旦夕 通吃 1658 字 9个月前

巴基斯坦,南方港口城市卡拉奇。

远洋货轮停靠在港口,高大的吊机对货物进行装卸。隆隆作响的重型拖车拉着集装箱驶离港区,偶尔也能看到挖掘机之类的设备被拖走。

卡赫维奇站在港区的码头上,眉头紧锁。他为了‘塔利班’的发展耗尽苦心,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买发电设备被坑也就算了,虽然印度工程师总是出幺蛾子,但在AK顶着脑袋的情况下,还是圆满的完成四台总共两兆瓦机组的安装。

这点电力根本不够用,但总比没有好。

更让卡赫维奇忧虑的是‘圣光’在决心要经营中亚后,其表现出来的实力远比他想象的强大的多。

世人总有些刻板印象。

比如中国不如美国,土耳其也不如美国,所以中国跟土耳其差不多。但事实是中国国力比土耳其高出几个数量级。

卡赫维奇带着五十多部车辆构成的车队给‘塔利班’送补给,这份大礼犹如雪中送炭。‘塔利班’首领奥马尔恨不能嫁几个女儿给他表示感谢。

可‘圣光’呢,不声不响从中国开过来几条大型集装箱货轮。

十几万个集装箱会在今后五年内持续到港,通过铁路从卡拉奇运输到白沙瓦,再从白沙瓦用卡车跑两百多公里的路途到喀布尔,随后再到阿富汗北部各地。

安插在‘北方联盟’的内线透露不少情况,‘圣光’一开始空运建材、工程机械和勘探设备,用来修复关键节点的公路和桥梁,同时船运大型设备。

花钱稍微多了些,但时效性非常好。

最近‘北方联盟’还跟‘圣光’签署了双方关于石油勘探和开采的协议,总金额超过三百亿美元。开发收益双方各占一半。

‘圣光’难得大方一回,但要求百分之八十的金额以实物抵充,并要求分十年付款——阿富汗勘探储量三十八亿桶,可开采储量至少三分之一。

谈判可能在半年后签署协议。届时石油的价值就超过五百亿美元,倾销商品的利润不会低于百分之三十。

此外阿富汗煤炭储量大约4亿吨,铁矿储量约为100亿吨,铜金钼矿3000万吨、铜2000万吨、大理石300亿立方、天然气破万亿立方米。

美军驻扎阿富汗二十年,做过完善的勘探记录。这些记录是美国烧掉两万亿美元的最大成果,被‘哈公公’不花一分钱捏在手里。

现在美国人不来了,这些记录也不会浪费。

‘圣光’已经在想是不是修一条喀布尔到喀什的输油管道,因为稳定的阿富汗确实有利可图——日后这条管线还能延伸到伊朗再到波斯湾。

当卡赫维奇想明白这一点时,气的捶胸顿足,几欲吐血。

“为什么‘当年’的美国人没干这种事?”卡赫维奇问了‘兄弟会’的朋友,得到的答案是:“美国自己就是石油生产国,费劲跑到中亚开采石油,脑子进水了么?”

这个回答再次把卡赫维奇郁闷透了——还真是只有中国才会考虑的事,换别人没这种多元化石油进口的想法。

港区附近新开了一家‘圣光市场’,市场就是快速搭建的简易房,一排一排。穿大褂的巴基斯坦小伙子在不同档口来回跑,吆喝声彼此交织,喧杂吵闹。

卡赫维奇离开港区,随意走进市场的一间档口,瞄了眼就知道是卖鞋子的。柜台的玻璃板下摆着不同款式不同价位的鞋子,都是中国生产。

大批商人来此批发,喜欢开口就砍六成的价格,并对商品极为挑剔,还想索要赠品——但市场的销售员压根不讲价。

在卡赫维奇的脑海里,中国货就是低劣的代名词。尤其在经济落后的国家,既需要廉价商品,又抱怨商品质量不好。

可这家以‘圣光’命名的市场里居然不讲价?

卡赫维奇向档口的销售员反问,“为什么不能讲价?”

“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我们的价格已经很低了。”销售员是当地人,一副爱理不理的模样,“你不能要求十美元的货物有一千美元的品质。”

“巴基斯坦有人能买得起一千美元的鞋子?”卡赫维奇又问道。

销售大笑道:“我这里最好买的是三十到五十美元价位的鞋子,但五百美元以上的高档货同样有人买。”

入世早期,中国货面临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如生产厂、中国贸易商、巴基斯坦代理、进口商、批发商等等。

一双产地十美元的鞋子,到终端客户手里可能要卖一百美元。

有的‘价格敏感型’客户只能买十美元的鞋子,于是到手的就是一文不值的烂货。这不但没赚到钱,还败坏中国名声。

‘圣光’汲取这个教训,尽可能把商场开到消费市场。十美元的商品可以批发卖二十五美元,消费者到手价格是六十美元。大家都觉着占了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