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就是选择。</P>
很少有纯利无弊或者纯弊无利的后果,通常利弊混杂。</P>
大部分时候甚至不知道当下做出的选择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很可能过段时间发现利大于弊,再过段时间又发现弊大于利。</P>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作为决策者,只要总体情况还是水往东流,那就不能算错。</P>
风沙记得隐里子这个死老头子曾经拿楚汉之争教他形势之道。</P>
项王拥有霸王扛鼎之武,破釜沉舟之勇,堪称战神,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P>
项王带着楚军百战百胜,所向披靡,然而竟被百战百败的汉王困于亥下,终致乌江自刎。</P>
项羽不是败于勇武,而是败于形势。</P>
简而言之,刘邦看重长远之势,做出了一百个当下看似弊大于利的选择。项羽更重眼前之利,做出了一百个当下看似利大于弊的选择。</P>
最终刘邦百战百败一战得天下,项羽百战百胜一战失天下。</P>
隐里子最后给出考题,如果他是项羽,该如何占住大势。</P>
他当时给了个很干脆很直接的答案:干掉刘邦。</P>
隐里子笑了笑,说了个筛子筛豆的故事。</P>
每颗从筛眼落下的豆子都以为自己是最特别的豆子,比其他筛不下去的豆子更聪明更智慧,更众望所归,更天命所载。</P>
然而拿掉这颗豆子,还是会有别的豆子落下。</P>
历史是筛子,芸芸众生是豆子。</P>
筛子筛豆子,筛出了历史人物。</P>
风沙当时若有所思,认为老头子是在暗喻死了刘邦还会有张邦李邦,杀人解决不了根本问题。</P>
岂知老头子话风一转,说了句:其实项羽并非败于形势比人强,而是败于形势比人弱。</P>
风沙顿时听不懂了,这句话跟废话有什么区别?</P>
隐里子也不解释,哈哈一笑,让他自己慢慢琢磨。</P>
后来掌控四灵这具无比庞大的马车,风沙发现很多事情根本由不得自己的心意。</P>
你想要马车往东,然而拉车的六匹马有的同意随你往东,有的则想往西,还有要往南的,更有的拼命往北走。</P>
结果就是马车一动不动,甚至进两步退三步。</P>
被废黜之后,风沙对老头子的那番教导终于有所领悟,得出两个心得。</P>
一,形势更多时候不一定是比强,更可能是比烂,只要你没有其他人烂,你就赢了。</P>
二,马车往哪动都行,就是不能不动,否则这具马车要么被六马分尸,要么拼命甩鞭的车夫被六马踹死。</P>
后来流放到辰流,辛辛苦苦弄出了自己的势力,风沙特别注意心腹手下和结盟伙伴的利益,尽量把他们的利益和自己的利益结成同一个方向。</P>
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不会强逼他们转头逆行。</P>
忽视巧妍说的那个奸细,一而再再而三的容忍云虚弄些对他不利的小动作,其实都是源于这种理念。</P>
只要马车还在动,大方向没有偏离,他完全可以挂起眼睛当瞎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