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寒雨封城</P>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P>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P>
料峭的寒冬让包拯不得不穿上厚厚的棉衣,这让他看起来非常的臃肿。</P>
南方人在开封过冬天,日子不是很好过,一双脚放在火盆边上,麻布袜子冒着袅袅的蒸汽,屋子里充斥着一股及其难闻的气味。</P>
包夫人掩着鼻子走进来,拿走了那双满是泥水的鞋子,靠在门口喘着大气道:“官人现在和三司使新来的度支判官王介甫可以比肩了。”</P>
包拯依旧瞅着手里的那张纸随意应付道:“王介甫?那可是一个能吏,常州任上出彩不少,不过,想要和老夫比肩还需要时日!”</P>
包夫人笑道:“妾身可没有说官职和名声,妾身说的是您的脚气和王介甫脖子上的虱子可以比肩了。”</P>
包拯回过神来抽抽鼻子,尴尬的笑了一声,然后就穿上靸鞋推开了窗户,一股阴冷的湿气顿时就钻进了屋子。</P>
包夫人没好气的将窗户重新关上,蹲下来帮丈夫脱掉袜子,用干麻布包好他的脚,放在火盆边的脚凳上唠叨道:“臭点没关系,要是因为冷再次伤风那可就麻烦了,春日那场伤风,差点没要了你的老命去。”</P>
包拯大笑道:“还是老妻体恤啊,这几日走的路多,洗脚的次数就少,体味大发乃是寻常事。”</P>
洗过手的包夫人端过来一壶烫好的黄酒放在包拯探手可及的地方道:“妾身去给您准备洗澡水,您先喝点黄酒,暖暖身子,这里面可添加了姜片和红枣呢。”</P>
包拯见老妻出去了,就提起酒壶嘴对嘴的灌了一口,舒坦的哈一口热气重新把目光放在那张纸上。</P>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P>
小子,要你去西边就是干这事的,如果你真能飞起玉龙三百万,把西域弄得寒风料峭,就不枉老夫替你背黑锅。</P>
就是这句“夏日消溶,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不太好。</P>
年轻人干点事情,受点委屈哪来那么大的怨气?真是不为人子!”</P>
说完这句话之后,包拯就叹了口气,放下手里的那张纸,躺在椅子上闭上了眼睛。</P>
有了儿子之后的皇帝,性情变得多疑而且善变,他如今对所有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P>
以至于朝堂上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地位殚精竭虑,却无人对国事多上一份心。</P>
现在,是大宋开国以来最好的时代,狄青在岭南高奏凯歌,杨怀玉在昆仑关一战就让交趾国损兵折将。</P>
用不了两个月,这支大军就会越过柳州,直奔交趾国重镇升龙府。</P>
狄青已经在上本要求在交趾国都城立一个铁柱,以镇天南!</P>
南方眼看就要告捷,而北方的边城安静无战事,西边的边城更是寂寥,李元昊忙着在国内骄奢淫逸,他似乎已经忘记了当初的雄心壮志。</P>
这是大宋的大好时光,只是朝堂之上却无人看到这一点,没有了外患,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开始忙着内忧了。</P>
不知不觉,包拯喝完了一壶黄酒,脚下烤的温热,一股倦意袭来,就此沉沉睡去。</P>
窗外天色青灰,冰雨蒙蒙,暮鼓和着樊楼的丝竹之音让这座雄城在凄风苦雨中多了一丝柔和,柔和的让人昏昏欲睡。</P>
王渐站在五凤楼的门廊下,已经在哪里等候了很久,皇帝正在临幸美人,一乘小轿就落在五凤楼前,四个轿夫被冰雨淋得湿透了,浑身哆嗦着却不敢离开一步。</P>
过了一会,一个披着斗篷的女子从五凤楼中走出,王渐转过身去,直到那个女子上了小轿这才转过身。</P>
瞅着离去的小轿眼中有掩饰不住的忧虑。</P>
“来人啊!”</P>
赵祯的声音从大殿内传来,王渐快走两步走进大殿,只见赵祯****着上身坐在床边,手里还握着一个酒杯。</P>
“方才那个妇人是谁?”</P>
王渐小声道:“秘书省校书郎王充的妻子林氏!昨日进宫陛见皇后时,被陛下留下来了。”</P>
赵祯喝了一口酒道:“王充官遣西京著作佐郎,即日上任,不得迁延。”</P>
王渐躬身应是,然后很小心的道:“校书郎为从七品,著作佐郎为从六品……”</P>
赵祯看了王渐一眼道:“去办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