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上章关于大家评论提到的江南文官地主阴谋论的问题,本来是准备留到朱棣迁都时候在写的。</P>
但大家都不喜欢,这里给大家诚恳道歉,我想想怎么在不影响大纲的情况下改一下,各位书友抱歉,对不起。</P>
……</P>
感谢“逍遥春秋笑长生”“追逐夜光的影”二位大佬的打赏,祝二位身体健康,财源广进。</P>
……</P>
大明 应天府</P>
太医朝臣早就跪倒在地口称“冤枉”。</P>
你们后辈是不是太闲了一点?</P>
天天想阴谋论?</P>
我们真要有那本事还能朝不保夕?</P>
每天上朝像上黄泉路一样?</P>
……</P>
【而现在开皇陵验尸不现实,我国的考古政策并不允许。</P>
当然,要是有朋友运气好穿越回到明朝成为朱元璋,比如洪武二十六年时间线的朱元璋。</P>
那就可以偷偷开棺验尸,而且并不需要用到现代技术,宋代宋慈的 《洗冤录.卷二八.服毒》就有清晰记载,原文比较长,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搜来看。】</P>
……</P>
大明 洪武二十七年</P>
静坐在花园观看天幕的朱元璋对身边人吩咐道:</P>
“二虎,调禁军封锁京城,实行戒严。”</P>
“派锦衣卫守卫东宫,许进不许出。”</P>
《明实录.太祖卷》:二十七年五月一日,天幕降世言始皇功过。</P>
五月八日,天幕再现。</P>
是夜,太子妃吕氏、太孙、懿文太子四子允熞、五子允熙皆重病。</P>
九日皆薨,帝哭。</P>
五月十三,秦、晋、周、齐四王不法,夺爵除国,贬为庶人流放云南。</P>
六月十二,册封四子棣为太子,原燕王世子高炽为太孙。</P>
二十八年岁首,禅位于太子,称太上皇。</P>
洪武三十五年七月八日夜,帝崩。</P>
《明实录.太宗卷》:太宗文皇帝讳棣,太祖四子也。</P>
洪武二十八年继位,曰:上皇安在,不改元,仍称洪武。</P>
洪武二十九年,遣郑和通使西洋。</P>
洪武三十年,一征瓦剌,破于狼居胥。</P>
洪武三十一年,二征瓦剌,破于瀚海。</P>
洪武三十二年,遣使通西域。</P>
洪武三十三年,平高丽,平倭,平南越。</P>
洪武三十四年,封懿文太子三子允熥于倭,帝次子高煦封于高丽,帝三子高燧于南越。</P>
洪武三十五年,一征身毒。同年七月上皇崩,次年改元“公元”,累计年数万世不改。</P>
公元元年,二征身毒。</P>
公元二年,身毒平,迁内藩于身毒,封功臣后裔于身毒。</P>
公元三年,郑和回,曰:万里之外有一大陆地方人稀,堪比华夏,帝大喜,赐名“夷州”。</P>
公元四年,迁五十万户于夷州。</P>
——————</P>
【而该种阴谋论大行其道是因为明朝时期还不是封建主义的最终版本,明朝后期文官独大,党争不断。</P>
前面各朝代的外戚、宦官、军阀在明朝基本都得到解决。</P>
至于大家熟悉的九千岁等等太监干政,不过是皇帝放出来撕咬文官集团的一条狗。</P>
文官独大,皇权衰弱的情况要直到清朝才解决。</P>
清朝是封建主义集大成者,这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贬义词,仅仅是个形容词。</P>
清朝成功把除皇帝外的所有人变成奴才……】</P>
……</P>
大明 应天府</P>
“好啊,文官独大,党争不断!”</P>
“看来咱对你们还是太好了!”</P>
朱元璋恶狠狠的说道。</P>
文官武将都是磕头请罪……</P>
武将还好,毕竟后辈都说我朝解决了军阀割据,那肯定没我们什么事。</P>
文官只觉得祸从天降,文官独大也不关我们事,那是后辈做的事……</P>
在您手下,谁敢独大?</P>
我们嫌命长?嫌家里人太多了?</P>
……</P>
【而朱标之死,正常来说应该是积劳成疾加上感染风寒,不治身亡。】</P>
【而朱标之死的第一个阴谋论还是吕氏。</P>
但稍微想一想就不可能,朱标从来没说过废妃,吕氏没有动机。</P>
何况朱标只要正常继位,朱允炆就是不争的太子之位继承者。</P>
反而是毒死朱标,对吕氏不利,毕竟谁也不知道朱元璋究竟是立儿子还是立孙子。】</P>
【而第二种阴谋论则认为是朱棣干的。】</P>
……</P>
大明 应天府</P>
朱棣更是祸从天降……</P>
有完没完了?才说我造反,这下又说我害死我大哥……</P>
“爹,你是了解我的……我绝对做不出这种猪狗不如的事情。”</P>
朱元璋用着吃人的目光望着儿子。</P>
“你连造反都敢,你还有什么不敢?”</P>
朱标又用求救的目光看向朱标。</P>
“大哥,你是了解我的……”</P>
朱标还沉浸在母子孙三人的死讯之中。</P>
口中喃喃自语。</P>
“怎么就死的这么早?”</P>
“我还有那么多抱负没有实行。”</P>
“哪怕让我当两年皇帝再死也成。”</P>
“还有雄英怎么就死的那么早……”</P>
“怪不得四弟能造反成功……”</P>
“允炆上位之前,爹一定把老臣都杀了。”</P>
“毕竟允炆可不是雄英……”</P>
【而这种说法更扯淡,朱棣杀了朱标,皇位也轮不到他头上,他前面还有二哥三哥。</P>
很多人说老二老三都是混蛋,怎么可能立为太子,立贤才对,这样就轮到燕王了。</P>
立嫡立长是有他的道理在的,包括近现代很多大家族传承仍然按照这个规矩。</P>
为什么?</P>
因为到底什么是贤?</P>
每个人每个阶级对贤的定义是有区别的。</P>
皇帝百官百姓对贤的定义都不同。</P>
继续细分每个皇帝对贤的定义也不同。</P>
始皇帝觉得能继承他遗志的儿子才是贤。</P>
刘彻觉得像他又不像他的儿子才是贤。</P>
李世民觉得兄友弟恭的儿子才是贤。</P>
朱元璋觉得只有朱标才是贤。</P>
靠近海边的官员,一半认为能够开海让他们光明正大挣钱的皇帝才是贤。</P>
另一半认为永远禁止开海让他们偷摸赚钱的皇帝才是贤。</P>
内陆官员觉得能让百姓生生世世给他们种地的才是贤。</P>
而所有官员都觉得垂拱而治,除了盖章和为国生子之外什么事都不做的皇帝才是贤。</P>
农户觉得减免赋税减轻徭役的皇帝才是贤。</P>
商人觉得放开管理,能让他们入朝为官的皇帝才是贤。</P>
监狱里的犯人觉得时不时大赦天下的皇帝才是贤。】</P>
【那现在请你回答到底应该按哪种标准来决定贤?】</P>
【当然还有某些小说采用现代方式,都放出去做事,最后由皇帝来决定。</P>
……我就大言不惭的说一句,国家必乱。】</P>
【既然你要考核,那每个人考核标准是不是应该一样?</P>
是不是要考核为政、领兵?</P>
好家伙,就算只考核十年,他们能够拉起多少旧部?</P>
先皇一死,新皇登基就直接开启内战模式……】</P>
【而关于朱棣害死朱标的阴谋论大行其道的原因还是秦王晋王之死。</P>
秦王是残害百姓被三位妇人毒死。</P>
晋王是折磨厨师被厨师毒死。】</P>
【恰好他们死了,朱棣刚好名正言顺继位……</P>
可朱棣真要有这本事,靖难之役刚开始也不用那么惨。】</P>
【千怪万怪还是怪朱棣改史书……</P>
他不改史书,当我们读到明史看到秦王晋王因为暴虐害民而死只会拍手叫好。</P>
他改史了,我们只会觉得是不是这些人被朱棣买通了害死二王的。】</P>
【……所以说,大家千万不要撒谎呦,撒谎的人可是要吞一千根针的。】</P>
……</P>
大明 北京</P>
朱高煦小声嘀咕道:“我就说嘛,改史没用。”</P>
“不仅没骗到后人,还多背了黑锅。”</P>
“老爷子也是蠢……”</P>
“我去,爹你打我干啥?”</P>
朱棣一茶杯接一茶杯的扔来。</P>
“混蛋,老子听到了。”</P>
“你看不的老子一点好是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