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清月也学着贺煜哲的样子,坐在距离他最近的蒲团上。</P>
坐下来,秦清月听清了是那位老者在说话。</P>
“那位僧人早课结束,随大众一同离开大殿,去往五观堂吃早食。</P>
钵里被舀上了轻薄的粥,米粒不多,清澈见底。</P>
僧人一手拿钵,一手拿着一块面饼,正准备进食,突然发现那钵清粥面上浮现出一处景色。</P>
有竹林,有楼阁台榭,栩栩如生。</P>
一连几日,僧人都在早食或者午食的时候,从钵中看到同一处景色。</P>
其他人也看到了。</P>
僧人萌发了去寻找这个地方的想法。</P>
等到他终于有机会去行脚,便起心找寻。</P>
僧人走过很多地方,也没有找到和钵里见到相似的地方。</P>
这日,他来到一处圣山,是传说中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道场。</P>
他诚心叩拜顶礼,祈请文殊菩萨加持。</P>
不觉中,他步入一片竹林。</P>
竹林深处有水声传来。</P>
不久他便看到一沟涧,沟涧北面有石门。</P>
僧人跨过沟涧,来到石门前。</P>
从门内步出两位七八岁的童子,引导他进入石门。</P>
里面别有洞天。</P>
竹林丛生,前有金门楼。</P>
僧人跟随童子走到门楼下,才见是座寺院。</P>
院门正中上方一块金匾,上书五个大字:大圣竹林寺。</P>
僧人环顾四周,猛然惊觉。</P>
此处正是他在钵中所见之圣景。</P>
僧人大喜,立即入寺。</P>
演法堂上,传来说法之音。</P>
僧人循声进入演法堂。</P>
文殊菩萨在西,普贤菩萨在东,均坐于师子座上。</P>
下面万众围绕,静心聆听。</P>
两位菩萨说法,法音清澈,字字沁心。</P>
僧人在菩萨面前至诚顶礼,后恭敬请教:</P>
‘佛法浩瀚似大海,我等垢障深重,当修何种法门最为当机?愿尊者解惑!’</P>
文殊菩萨答言:‘念佛乃诸法之王。汝当常念阿弥陀佛,令无间断,命终决定往生,永无退转。’</P>
两位菩萨为僧人摩顶受记。</P>
僧人感觉身心安泰,喜悦无比。</P>
他在此间逗留数日,每日听经闻法,身心愉悦。</P>
后他顶礼辞别二位菩萨。</P>
当初接引他的两位童子,又将他送出寺门。</P>
僧人拜别转身,行了几步,仍觉不舍。</P>
再回首,寺院童子均不见了。</P>
他怅然若失。</P>
后僧人依照文殊菩萨的教诲,专心弘扬念佛法门,一生一心称念:南(na)无(mo)阿弥陀佛。</P>
僧人终成一代高僧。</P>
这就是法照大师的遇圣经历。”</P>
白须老者从蒲团上起身:“今日高僧大德的奇人异事就讲到此处,众位自去用些素斋。”</P>
一位在期间端送茶水的年轻侍者立即上前,送上拐杖。</P>
白须老者接过拐杖,由侍者扶着,朝众人慈爱地点了点头,转身往竹林深处走去。</P>
众人起身恭送老者离开。</P>
秦清月见那老者拄的墨色拐杖,每戳在地上,都发出铖铖的声响。</P>
贺煜哲见她盯着拐杖看,为她解释:“那是玄铁制成,普通人根本拿不动。”</P>
真乃奇人也!</P>
秦清月心中暗叹。</P>
众人纷纷离开,四散而去。</P>
“三皇子殿下。”</P>
一位身长玉立的俊美男子突然向贺煜哲他们走来。</P>
来人一张脸宛如玉雕,面相柔和温雅,但一双狭长的眼眸神采飞扬,打破了这份平衡,让整个人都更加鲜活起来。</P>
秦清月感觉此人有些熟悉,一时之间却想不起在哪里见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