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执剑人:托马斯·维德!(2 / 2)

甚至就连贵族礼仪也在托马斯·维德的必修课中。</P>

因为父亲说,或许有一天,维德将会以间谍的身份潜入进某个富豪的家中,对敌方重要官员进行斩首行动,所以这些基本礼仪的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P>

所以维德学习的格外认真,这让教他的老师都不由的感到诧异。</P>

毕竟贵族礼仪这种东西,一般没多少学生会认真学习,在这个即将迈入新世纪的时代,只有欧洲的部分旧国还会有一些落魄贵族常用这些礼节,对于即将荣登世界霸主的鹰酱国来说,学这些东西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重要。</P>

但当老师得知托马斯·维德是为了刺杀和潜入而学习这些东西时,便教的格外认真,几乎将自己的毕生所学都教给了托马斯·维德。</P>

维德的家境非常优越,他的父亲在二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这使得他们家的地位在整个国内都属于中上层阶级。</P>

所以,上大学对富人而言,就相对容易的多,维德也顺利在十多岁就提前拿到了自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P>

作为从小就被父亲灌输近乎魔鬼式的精英教育,维德的各项学科成绩强的离谱。</P>

权贵阶层之所以能够保证自己的家族长达百年经久不衰,除了原本的财富积累手段之外,就是对子嗣教育的重视程度高于普通家庭。</P>

他们太清楚该让自己的孩子学什么了,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成本,让孩子获得远超同龄人的资本。</P>

在完成大学的学业后,维德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与父亲的原定计划产生了一定的分歧。</P>

他打算创业经营一家自己的公司,那时航天技术蒸蒸日上,许多互联网巨头,也是在那时崛起的。</P>

所以维德想要入场航天领域,开一家名为“星环集团”的科技公司,主打人造卫星和航天领域,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情报帝国。</P>

倘若他真的成功了,也许现在就没马斯克什么事了。</P>

可是意外发生了,母亲因病去世,这让维德不得不尊重父亲的意愿,继续去在军事与情报学上钻研。</P>

其实维德一直不理解,战争已经结束了很多年了,和平发展才是未来世界的主基调,为何父亲还是那么急于让自己向上攀爬,在军队中获取更高的地位。</P>

可直到几年后,他才算是真正理解了父亲的想法。</P>

父亲也死了,这个一生为了国家而战的军人,最终死在了那场战争中,成为了被政客们随意抛弃的一枚棋子。</P>

在临终前,父亲给维德只留下了一句话。</P>

“战争从来没有离我们远去,威胁随时可能到来,在不可知的未来到来之前,你只有耗尽全身所有的力气,不断向前,向前,不择手段的向前!”</P>

那一刻,托马斯·维德感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与绝望。</P>

原本在他眼中和平的世界,如今再看时已经是尸山血海!</P>

对未来的恐惧如同跗骨之蛆,不断的促使着维德向前迈开脚步。</P>

无形之中,童年时期那把瞄准向自己的手枪再次浮现在了他的身后,如同死神的镰刀一般,随时等待收割着他的生命。</P>

“向前,你已经没有退路了,维德!”</P>

后来,他如父亲所愿,成功进入了军队,并参加了国家的对外战争。</P>

也是自那时候起,他彻底抛弃了原本的自我,成为了同他父亲一样的魔鬼。</P>

在战争期间,他多次不顾平民的生死,命令部队发起无差别攻击,造成了大量平民被屠杀,并多次违反日内瓦公约对俘虏进行人道主义清理。</P>

甚至就连一些同僚都有些看不惯他的做法,认为托马斯·维德是一个堪比美术生的疯子。</P>

但对高层而言,他们就喜欢这样的疯子,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为政客们的野心所驱使。</P>

高层甚至给予了这个疯子“战争兵器”、“人间杀神”的绰号。</P>

但这却丝毫不能让维德感到安心,他只能依靠大量的酒精与雪茄麻痹自己的大脑才能安稳入睡。</P>

后来战争失利,维德所率领的部队甚至差点遭到全灭,但在绝望中,维德爆发出了远超常人的指挥能力,率领残余部队成功脱险。</P>

这次险象环生的经历,也永远的印刻在了他的心中。</P>

自此之后,他便坚信父亲的那套理论是绝对正确的,人只有在最绝望中才能发挥出全部潜能。</P>

他开始对手下士兵的训练不断加重,甚至出现了大量士兵在训练中伤亡的情况。</P>

他享受别人露出那种绝望的神情,因为在维德看来,绝望之后的人,所爆发出的潜力将会是相当惊人的!</P>

虽然维德训练的部队在战场上勇猛无比,但这依旧无法改变总体战争的失败,最终,托马斯·维德因在战争中的种种恶行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但在军方高层的强力保护下,他依旧幸免的活了下来,并退居二线进入情报部门工作。</P>

一直到2007年,危机纪元爆发,托马斯·维德才重新被征召进入pdc,成为情报部门pIA的局长。</P>

在这个绝望的世界中,唯有这个不断前进的恶魔,才能义无反顾的挥剑冲锋,将自己的生命与所有人类的生命作为赌注,压上牌桌与三体人博弈。</P>

而此刻,他便是那足以让两个世界都感到恐惧的执剑人——托马斯·维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