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藤村树只简单的思考了一下,便点头答应了。</P>
说实话,他对华国的这家服装工厂还是比较满意的,几天考察下来,这家服装厂的工人,并没有像有些樱花人说的那样不堪重用。</P>
在樱花国,近藤村树也会经常参加一些聚会和酒会,在这些场合,他总是会遇到一些在华国建厂投资的老板或高管们,那些人一谈到华国工人就会众口一词的抱怨。</P>
近藤村树听到过最好笑的一个例子,是一名樱花企业的高管,对华国工人,樱花工人,和德国工人在工作态度上做了一个很生动的比较。</P>
大概的意思就是用一个拧螺丝的工序做为对照,樱花工人会拧三圈半,德国工人也会拧三圈半,可到了华国,工人们有拧一圈的,有拧两圈的,有拧半圈的,他们绝对不会按照要求拧三圈半,反而会在主管的质问下,很散漫的说已经拧上了。</P>
由于这些在华投资的樱花人回国后各种的负面宣传,使很多有想法到华国投资的企业止步不前。</P>
如果工人们普遍是这样的工作态度,不要说开工厂赚钱,他们能不能收回成本都不好说。</P>
只可惜,樱花人没有华国人的文化底蕴,如果华国真的像那些商人们说的那样不堪,他们为什么不关闭在华国的工厂呢?</P>
那些说华国坏话的家伙们,是害怕樱花同行们知道华国这个质优价廉的宝地吧?</P>
虽然近藤村树没有想通这其中的关窍,但并不影响他的判断,这次来华考察,颠覆了近藤对华国不好的印象。</P>
虽然这个国家还很贫穷,但是几家工厂考察下来,工人们的精神面貌很好,很有干劲,看上去幸福指数也很高,更重要的是工人们的工作效率并不像有些人宣传的那样懒散。</P>
虽然华国工人在工艺上确实不如樱花工人,但是认真和效率是骗不了人的。</P>
若不是樱花国的地产业和金融业比做服装生意更赚钱,他自己都有想法在华国开工厂了。</P>
江桑的提议很好,派各个工种的工人到自己的工厂学习,这样的话,江桑的工厂,将来完全可以按照自己企业的标准来生产服装。</P>
从报价上看,在华国生产服装的成本,确实要比在樱花国生产的成本低太多。</P>
近藤村树很高兴的同意了江欣雯的提议,由于花之雯服装公司没有出口权,所以近藤企业只能过一段时间再与花之雯下属的商贸公司签定贸易合同,不过这也都给了双方一个缓冲期。</P>
近藤企业有时间对华国工人进行培训,花之雯也有时间成立一家新的外贸公司。</P>
于是两家企业签定了培训合同,双方约定,最迟不超过9月1日,花之雯服装公司派员工到近藤家所在的大阪工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P>
十月上旬,近藤企业会再次派人来华国考察,只有工厂生产的产品全部符合近藤企业的要求后,才能签署贸易合同。</P>
江欣雯安排谭健负责员工赴樱的培训的工作,谭健却提出两家企业需要提供给他一些资料。</P>
他快速的在一张纸写下了近藤企业应该提供的材料,1、出具赴樱培训邀请函,出具赴樱培训日程安排,樱花国的法人登记簿藤本 (发行后三个月以内有效的,有法字孔)</P>
又把花之雯需要提供的材料,做了一张详细的表格,江欣雯对谭健也愈发满意了。</P>
谭健却有些发愁,看来自己想要在月底前回京都饭店办公室喝咖啡的希望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