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号事件,使得陈济怀原本对法国绥靖的态度,明确的发生了偏转。</P>
在随后召开的两江最高军事会议上,又得到了众将领的鼓舞后,他终于下定了与法开战的决心。</P>
此心已定后,他约上三哥,专程跑了一趟苏州。去探望重病中的陈济方,并将自己的决心告知给了二哥。</P>
如今陈济方的身子,已经很虚弱了。尽管久卧病榻,但他对外面发生的事情,还是都有了解的。</P>
听过兄弟的讲述后,陈济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简单的,但又十分坚定的表达了支持。这就足够了。</P>
又到了父亲和大哥的墓前拜祭之后,陈济怀踏上了返回上海的专列。他要在那里,亲自指挥这场与法国间的对决。</P>
如此大费周章,也反映出在面对即将要进行的战争前,陈济怀的心境。</P>
这也难怪,这次的对手可是法国——尽管法国很可能不会尽全力来交战,但也只是可能而已。</P>
这个对手,与十年前的日本根本没有可比性。这可是在世界上,实力排在最前列的国家。</P>
而且陈济怀,也已不再是十年前的陈济怀了。已年近花甲的他,要考虑的,要顾虑的,都与从前时完全不同。</P>
时光让人成长,时光也让人老去。短短几年间,长兄、长侄相继病逝。二哥也已缠绵病榻,数载未愈,无论是郎中还是西洋医生,都已无策。</P>
这些都影响着陈济怀的心绪。</P>
但决心既然已下,再犹豫亦是枉然。</P>
之前选择求安稳,是为了生存。如今决定迎战,亦是为了生存,是为了在别人的尊重下更好的生存和发展。</P>
为了两江,为了以后更远大的抱负,即便是豪赌一场,输了也算无憾。</P>
回到上海后,陈济怀便将手头所有的安排,全部进行了修订。调整为,完全以接下来的战事为核心。</P>
但在战争正式打响之前,外交上的文章,还是得做足。</P>
而这件事,就交给新任外务司司长林东方了。</P>
按照两江内部,制定的时间计划,正式对法宣战的日期,被定在了12月22日,即1884年西方圣诞节的三天前。</P>
林东方的任务是,在列国间为两江争取外交上的支持。以及在宣战之前,继续与法方进行周旋,赢得时间上的主动。</P>
为了实现后者,他在十多天内与葛林德多次会面,时吵时谈。</P>
直到20日,他正式告知法方,由于法军的行为不断破坏双方间的协定,两江方面也将不再保有继续履行的义务。</P>
这对葛林德来说,无异为决裂的通告。但因为之前的“戏份”,又让他觉得还有挽回的希望,毕竟两江与法国之间向来还是关系不错的。</P>
但他接下来的交涉,并未能取得任何成果。并在22日一早,接到了两江对法宣战的照会。</P>
同时他还被告知,法国外交人员在两江已不受欢迎。</P>
葛林德对此深感无望。他只能匆忙的,在向法国政府发出电讯之后,于当日晚间,带着手下搭乘商船离开了上海。</P>
江法之间,从这日起,进入战争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