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利益捆绑(2 / 2)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P>

候车厅里,某一个人端着一杯咖啡想要回到自己的座位,他在拥挤的人群中一边走一边喊让让,大部分人是视若无睹的,但他如果喊小心小心手里是开水,那旁边的人会避之不及。</P>

这就是关乎到切身利益时,民众下意识的自然反应。</P>

晏殊将自己的利益与平民百姓捆绑在一起,那伤兵所的兵就算满腹委屈,也无处申冤。</P>

兄弟俩听到顾瑾的分析,后背冷汗直冒。</P>

元五知道顾瑾聪明,却没有想到她连朝廷的布局都能参透,他不再犹豫,转头道:“大哥,我觉得顾瑾说的有道理,不如听她的,收手吧!”</P>

元一心里纠结得不行。</P>

他嘴皮子动了下,却是没有发出一点声音。</P>

他早就知道在京城起事必死无疑,其他人也知道。</P>

可是,他们不起事又能怎么办呢?</P>

伤兵所的人,都是穷苦百姓出身,现在外面兵荒马乱,到处天灾人祸,如果朝廷将他们赶出京城,他们也活不下去。</P>

正是因为如此,前段时间有人提议造反,伤兵所很多人想都没有想便都同意了。</P>

不对,秦松没有同意。</P>

自从进入伤兵所,秦松总是独来独往,与元家兄弟也疏远开来。</P>

但这件事发生后,秦松特意与他交谈很久,他说大家都是建州的灾民,乡里乡亲的,理应互相照应,他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去送死。</P>

元一听劝,当时已生退却之意,可在领头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后,那退出的念头又烟消云散,是啊,反正都是死,倒不如死得轰轰烈烈。</P>

那次后,领头人便将采购工件和护具的重任交在他和五弟的手中。</P>

元一乞丐出身,从来没有被人如此看重过,此刻要他叛变,总觉得不妥。</P>

他犹犹豫豫说:“可我们既已加入反抗军,就不能出卖同伴,背信弃义之事我们元家人不能做,要不然岂不是不忠不义!”</P>

顾瑾望着元一执拗的模样实在不想看到他去送死,只能苦口婆心劝解:“元大哥,我知道你重情重义,可你现在明明知道造反是一个圈套,并且还有另外一条路可以选,你却仍然带着人去送死,你这不是害了他们吗?”</P>

元一吓得急忙摆手:“小瑾儿,千万不要误会,领头人并不是我,是另有其人,只是我们两兄弟有手有脚没有残缺,并且那人看我老实,所以才被派遣去购买弓箭和护具,那个……”</P>

他说着话,态度有了一丝动摇,没有之前那么坚定。顾瑾见状,立刻乘胜追击。</P>

“既然元大哥不是领头人,那事情就好办了。”</P>

“这样,你以匿名的方式写一封信给领头人,道明朝廷已发现你们造反之意,并在信中明确提出只要大家现在收手,朝廷抓不到把柄,便不会为难,你看如此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