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得最快的老二,已经开始读《幼学琼林》。</P>
转眼间,就到了宁国公府老夫人出殡的日子。</P>
按理,以国公府的规制、以老夫人是当今太后生母的身份而言,断不可能只停上短短七天灵。</P>
停上七七四十九天,大肆操办,也无人敢置喙。</P>
但是,一来因为崔家被资助汝阳王一事给耗空了家底,无力支撑起如此排场。</P>
二来,宫中的皇太后摆明不再庇护母族,哪里还敢再招惹宫中。</P>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崔家如今没了主母,是嫡次子的续弦、二夫人何氏临时赶鸭子上架,操持丧事。</P>
此外,正值灾民逃难之际,就连宫中的谢皇后也带头节约,崔家如何能铺张浪费,惹来御史弹劾。</P>
如此种种原因,让这位生前人人敬重的超品老夫人,死后却并没有拥有与之匹配的风光大葬。</P>
在出殡的途径之路上,秦瑶光命人搭彩棚、设祭桌,进行路祭。</P>
她姓秦,是国姓。</P>
并不姓崔。</P>
她如果送葬,是崔家的荣耀。</P>
不去,也有不去的道理。</P>
在她搭好的彩棚旁边,是淳宁设下的祭桌。</P>
在出殡之时,皇太后没有出现,只命了一名管事太监前来,替她扶棺前行。</P>
明眼人都瞧在眼里,崔家是越发不受皇太后待见了。</P>
起棺之后,送殡的宾客不计其数。</P>
大小轿子和各种马车,足足排了四五里地。</P>
先头的已到了城门,后面的才刚刚从宁国公府门口离开。</P>
各大世家,无论如今和崔家是否亲厚,面子上肯定都不会让人说闲话。</P>
此外,还有大大小小和崔家往来的各级官员。</P>
以秦瑶光为首的路祭彩棚,一水往下,足足排了两条街。</P>
停灵的不足,从出殡的风光里,找回些面子。</P>
崔家儿孙披麻戴孝,扛“招魂幡”、拿“哭丧棒”,吹鼓手跟随棺材一路前行。</P>
后方,还有一路诵经的高僧。</P>
出殡队伍一边走,买路钱一边撒向天空。</P>
听见越来越近的动静,秦瑶光对邓嬷嬷点头示意。</P>
茶桌上摆满香烛供品等等祭品,纸钱被高高扬起、又在半空中纷纷扬扬而下。</P>
三十二名力士,抬着足足六寸厚的金丝楠木棺樽缓缓从彩棚前走过。</P>
纸钱漫天飞舞,场面隆重哀戚。</P>
秦瑶光的心里泛起一股不属于她自己的情绪,悲伤得不能自己。</P>
不是第一次了。</P>
摸了摸脸颊上冰凉的泪,秦瑶光猜想,这份情绪,只可能出自原主。</P>
她连老夫人的面都没见过,还遭受了崔家的胁迫刺杀,又怎么会为了她的去世而伤心流泪。</P>
细数整个崔家,她最有感情的,唯有皇太后一人。</P>
难道,原主并未离开,一直都在她身体内吗?</P>
排除掉所有不可能,剩下的,再怎么不可思议,都是唯一的答案。</P>
如果真是这样,那她穿书而来的目的,是替原主重活一世?</P>
还是弥补遗憾呢?</P>
抑或是,赎罪?</P>
她试着在心里呼唤原主,却并没有获得回应。</P>
看来,只有原主情绪激动时,才能被她感知到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