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八五章 结束战争(六)(2 / 2)

法国的损失虽然比英国小,但法国海军的规模也要比英国海军小得多,因此法国现政府承受的压力也一点也不比英国小。

不过虽然在不断的挨骂,但事还是要办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收拾目前的乱摊子,当务之极当然是和华东政府谈判,尽快结束战争。只是现在并不是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的好时机,因为这时华东政府的风头正劲,谈判必会让英法两国付出重大的代价,因此必须为自己找到一些筹码才行。

不过英法两国也不是吃素的,很快就发现华东政府面临着物资难为济的局面,因此决定在经济上对华东政府制造麻烦,首先鼓动清廷中断和华东政府中断一切的贸易往来,但清廷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胆量,回绝了英法两国的鼓动。

但英法两国并不认为这是完全失败,因为英法两国也明白,清廷现在根本掌控不了中国的局面,就算是真想中断和华东政府中断一切的贸易往来,实际也是做不到的,而且英法两国的根本目地也并不是困死华东政府,只是为自己在日后的谈判中增加筹码,至少这一次可以让华东政府知道,英法两国也找到华东政府的软肋。

随后英法两国又鼓动远征军的其他三国,建立攻守同盟,共进同退,不单独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并发表了态度强硬的声明,其实都是在为自己制造声势,给华东政府施加压力。

这时英法两国也觉得差不多了,可以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的接触,不过两国总不能自己主动找华东政府谈判,于是又请美国出面调停,当然只限华东政府与英法两国。尽管远征军五国的声明宣布过任何一国都不单独和华东政府进行谈判,但声明并非正式的法律文件,而且这个声明在本质上只是为英法两国制造声势,而且就算是正式的法律文件,英法两国也不会当圣旨供着,只要是对自己有利,该翻脸就翻脸,简单来说,就是只要能够达到让自己和华东政府以较好的条件进行谈判的目地就行,什么盟友,该卖的就卖。

当然现在英法两国始终是抱成一团,这到不是英法两国的关系有多好,实际上就在几年以前,英法还是势同水火,虽说近年来为了共同的敌人德国而走近,但也没好到交心交底的地步,只是现在面对华东政府,两国都处于劣势地位,因此只能抱团对抗华东政府,其实如果其中一方能够获得利益,就会毫不犹豫的将另一方卖了。

但美国总统罗斯福也知道,现在可不是朴茨茅斯谈判那会了,这调停的活可也不是好干的,何况上次朴茨茅斯谈判,华东政府就对美国己经有些不满,认为在朴茨茅斯谈判期间,美国过于偏向日本、俄国,如果这次再调停失败,美国政府丢人还是小事,影响了和华东政府的关系就麻烦了。虽然这时美国对华东政府也是十分警惕,但从表面上看双方的关系还不错,经贸来往十分频繁,而且由于远东战争,美国在亚洲地区的商业规模还得到了相当的扩大,因此美国政府暂时也不想破坏这种表面汇洽的关系。而且只为了英法两国,搞坏与华东政府的关系,那就实在是不划算。

于是罗斯福回复英法两国,希望两国能够初步确定可以接受的调停条件,这样美国才好进行周旋活动,否则只是空泛的去调停,恐怕是很难成功,那样美国最多只能替英法两国向华东政府传话,表达两国希望谈判的意图,但不会以调停人的身份出现。

如果只是让美国帮着传话,就意味着英法两国首先向华东政府服软了,这是当然英法两国不能接受的。必须要让美国以调停人的身份介入,向各方发出调停建议,这样英法两国和华东政府才能对等起来。但美国又要求两国必须确定可以接受的调停条件才肯出面,于是英法两国又商议了一番,终于制定出了谈判的条件,底线很明确,就是不能赔款,不能出让亚洲的殖民地,而华东政府己经取得的成果,两人也基本都认了,并以承认华东政府地位,不再支持日俄荷三国作为对华东政府的让步。说白了就是打算把清廷和日俄荷三国都卖了,换取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

而拿到了英法两国的调停条件之后,罗斯福又和自己的幕僚们协商了一下,众人都认为可以一试,成与不成都无所谓,关建是可以借计试探一下华东政府的态度,如果华东政府接受了这个条件,则表示华东政府没有改变地区局势的野心,美国也可以稍稍放心;如果华东政府拒绝,则意味着华东政府在奉行对外扩张的政策,那么美国就需要提高警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