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赐婚(1 / 2)

圣旨刚刚宣读完毕,满朝皆惊,众大臣纷纷出言为太子求情。

罚至太庙思过,这可不是寻常的处罚,通常来说,这就是废太子的预备动作。只要进了太庙,储君之位十有八九是保不住了。

当然,事情也不绝对。主要得看太子是因何原因被罚至太庙,如果真如诏书里说的,皇上对太子已经失望透顶,那太子基本是凉凉了。

但若是因为某个政见不和,太子顶撞了皇帝,那在思过期间,只要能顺了皇上的意,太子之位还是有机会保住的。

梁羽清对此也是纠结万分,她内心其实是支持太子的。储君之位关乎国本,太子已在位多年,怎可妄动,但她却不能开口为太子求情。

她身为天策上将,掌管全国军权,不可以插手政事。她的职责就是,不管将来是哪个皇子继位,她都要竭力辅佐,为大梁守好国门,稳定江山。

大梁开国两百多年,总共只有三个人,获封此称号,每一位都是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以及整个皇室的绝对认可。

在接受这个封号时,她就得有相应的觉悟。如果她在众皇子之间偏心于哪个,必然得不到整个皇室的认可。

别看她先前把二皇子的党羽一下砍掉了几十个,二皇子心里最多有点无语,对她可是没有一丝怨恨之念的。

所以,除非皇帝主动问她,否则她不能对皇子们的争斗发表意见。当然,最好是即便皇帝问了,她也不要发表意见。

严良对此倒没有太多感触,虽说他对太子并没有什么坏印象,但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只怕姓梁的一家都已经给他打上了反贼的烙印。

而事实上,即便到了这一刻,严良依然没有笃定造反的心思。他的所作所为,依然只是为了自保。

若非皇帝如此逼迫,事情根本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到这一步。

只要皇帝不要有进一步的动作,只要皇帝让他安安稳稳地回到江南,他依然会踏踏实实地做生意交税,为改善民生,提升国力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只要皇帝别逼他,他一辈子也不会造反。哪怕自身实力再强,也不会想要谋朝篡位。

他没有司马昭那样的野心,他不喜欢打仗,不喜欢流血,他向来秉持以和为贵。

即便他已经富可敌国,即便他已拥有了旁人想象不到的权势,至今为止,他也从未使用自己的财富和权势,去刻意欺压过谁。

他甚至对那些袭扰闽南沿海多年的外邦海盗,都从没想过非要拼个你死我活。只要有和平共处的机会,他都愿意尽力去争取。

还有那些坑骗过徐斌的赌徒小混混,他动动嘴皮子就能将他们埋进哪个不知名的山沟沟里去,但他也没有那么做。他只说了一句愿赌服输,和一句既往不咎。

他的这种包容一切,心向和平的胸怀,就是柳老太太当初,最看重他的地方。

最后嘛,皇帝心意已决,谁求情都没用,太子神情落寞地离开朝堂,自行去往了太庙。

不过,令严良还有众大臣颇有些意外的是,在早朝即将结束的时候,皇帝竟然揪着点事将二皇子也给严厉训斥了一顿。

从未在朝堂上当众被骂的二皇子,可没有太子那么好的心理素质,那一张脸,黑得跟炭一样。

这一点,倒是让严良看着挺解气。哼,只怕皇帝老爷子已经察觉到你小子裤裆藏雷,偷偷拿着卷宗,想着哪天给他老人家来个惊喜了……

……

“父皇!国家财政刚刚好转,何必非要闹到这个地步?别再跟严良僵着了,讲和吧!”

下朝后,梁羽清跟着皇帝来到御书房,关上门,她语带哀求地说道。看着当下的朝局如此动荡,她颇有种心力交瘁之感。

“讲和?那小子背地里搞了这么大动作,不臣之心已昭然若揭,怎么与他讲和?”皇帝眼中杀机闪动,厉声道,“若非当下边关局势不稳,我岂容这小子如此猖狂!”